【兰花刼vs诡探.博评】TVB之失≠ViuTV之得

撰文: 李美
出版:更新:
电视之战——这或非电视台之间之战,而更多是不同媒体之间争夺观客之战——战事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要想叫好亦叫座,当今只怕事倍功半,千金难买一回头,不如卖盘不回头。
李美

TVB《兰花刼》收视滑铁卢,播出首周收视失守20大关,仅约17点;惟另一边厢,ViuTV《诡探》则只录2点收视,说明TVB之失并不等于ViuTV之得。

《兰花刼》显然未能好好接棒,对上一出《不懂撒娇的女人》的“结局周”平均收视高近25点,意味新剧流失多逾60万或四分之一观众。《兰花刼》作为十年前的作品,采取了标清而非4K制作,剧集播放以来坊间不甚叫好,这多少解释了其收视结果。

然而,ViuTV《诡探》却仍叫好不叫座。低至2点的收视,无疑跟当年亚视没大分别。事实上,ViuTV开台之时虽然声势浩大,不过收视一直徘徊个位数,根据尼尔森(香港)的资料显示,例如去年大热的《太阳的后裔》亦只得5点;更坏的是,整体收视且呈拾级而下之势,《诡探》的2点收视正是最佳写照,较《太阳的后裔》足足流失了六成观众。

所以,如果说TVB收视惨淡,则ViuTV也收视惨淡;即使TVB每下愈况,亦不代表ViuTV蒸蒸日上。《兰花刼》与《诡探》正是最佳比较对象。

绝大多数市民的处境是:要么开电视看TVB,要么就干脆熄电视,只有少部分人选择观看其他免费电视台。(资料图片)

相关状况,充份反映电视观众显著减少,整个“饼”都在萎缩。否则,正当TVB观众大减60万之谱,ViuTV收视岂不应该向上急弹?不必讳言,无论新开的奇妙电视,抑或公营的香港电台,都不太可能完全吸纳这批观众。

换言之,绝大多数市民的处境是:要么开电视看TVB,要么就干脆熄电视,只有少部分人选择观看其他免费电视台。

坊间常说,香港剧集质素下降,乃是大家熄电视的主因。剧集不叫好,固然理应收视低迷;但非常遗憾,好些剧集尽管叫好,但也依然不太叫座--港剧如是,其实美剧亦然,这诚乃新的普世现象,并非香港独有问题。

的确,强如美剧,也正面对收视下降之窘。许多收视统计都不约而同地说,收看传统电视的人愈来愈少。尼尔森的美国收视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美国人均每月观看142小时35分钟的电视,这包括直播和预录节目(Time Shifted),较去年足足少了5小时或3%,而对上一年亦跌了4%。当中,相信大家都知道,新生代的收看时数跌幅最大,当地12岁至24岁的收看数字便同比急挫超过一成;相对年长一辈的收视虽则微升,但就抵偿不了相关跌幅。下图便显示,过去短短5年间,美国传统电视的年轻观众累积流失了三四成之谱。虽然Netflix之类的网络电视异军突起,多少抢占了传统电视的市场;可是,有调查指这仅仅解释了个中一半现象。

也就是说,不管电视质素叫好还是不叫好,结论都似是愈来愈不叫座,由香港到美国都有此现象。可以说,一切都是时代问题,亦即份属非战之罪。毕竟,现代人的消闲选择愈来愈多元化,聚到公仔箱前面“电视捞饭”的年代早就一去不返。

话说回来,大家是否真个少看电视节目了?还是仅少看电视上的电视节目?确然,上述收视计算未必准确,因为不少市民近年皆以手机或上网收看电视节目。好像ViuTV自行发布的“综合收视率”,就包括了相关收视数字;但当然,里面存在一些水份,实难与尼尔森的报告直接比较,有关差异坊间已有许多讨论,不赘。

尚幸,明年一月起,三家免费电视台便将一同参与委托新的收视调查,当中就会首次统计手机、平板电脑的收看数据,包括七日内的重温纪录,并分别以电视直播、OTT直播及OTT重温收视率三项类别呈现。届时,三家免费电视台的收视便有更客观、更统一、更公平的比对,不能一再各自演绎或讳莫如深一般。(只遗憾,公营的港台并未包括在新调查内。)

究竟,市民是否仅仅转向网上观看电视,亦即始终继续捧场本地电视节目?抑或是,都在琳瑯满目的网上世界及网络电视,观看其他地方的电视节目?倘若上述新收视调查,也将类似全球化、多样化等考虑纳入其中,肯定更能反映港人观看电视节目的广义全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看罢各间本地电视台的“收场”,包括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相继卖盘、亚视和港视先后熄机或变相熄机、ViuTV又持续收视低迷......答案委实难以乐观,由观众到老板都恐“无眼睇”。

此前有谓,只要竞争加大,电视质素上升,观众就会返到电视机前;然而,最新经验反映,这个良好预言并未发生,说明

“电视台↑ → 节目质素↑ → 收视↑”的公式不很准确。

可以说,电视之战——这或非电视台之间之战,而更多是不同媒体之间争夺观客之战——战事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要想叫好亦叫座,当今只怕事倍功半,千金难买一回头,不如卖盘不回头。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