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超.博评】南华散班 再证明香港职业足球局限
当众人以为南华下届会由新班主领军带来新气象时,南华自己要求降级到甲组角逐的消息却成为事实,实在令人意外。南华会方的官方说法是有见近年足球圈“长期欠缺足够的年青优势球员”,所以要集中资源推行去年已开始的十年青训计划。
文:李峻嵘@运动公社
笔者没有甚么内幕消息。但要我相信这是南华决定不参加港超的全部原因,就实在是困难一点。首先,青训和搞职业足球没有必然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如果改玩甲组是建基于南华足球部的长远发展规划,南华退出港超的消息又怎会来得这么突然?近日又怎会有那么多传闻?
无论南华会方这个决定是基于甚么原因,南华破天荒离开香港顶级联赛,以至足总今天就来季港超赛事所作的安排,都反映了香港足运面对的尴尬。经过早前的凤凰计划到现在进行中的足总五年策略计划,我们难以否认香港的足运在不少指标上都有所进步。足总本身的行政、青训系统、女子足球的推广、香港代表队的专业性都比之前强了。但如果我们只将足运发展的焦点放在本地联赛,尽管港超联成立了,但相信没有多少认同港超比起港甲有更高的吸引力。
去年夏天,一些球迷为了广州富力组队参加港超而吵翻天。本地波球迷当然有不满富力参赛的理由,但别忘了当初足总接纳富力参赛时,港超球队数目可能只余下七、八队左右。理论上,港超联和昔日港甲的最大分别是前者是全职业联赛。但众所周知今届包尾降班的港会实为“伪职业”队。同时,今届夺得甲组冠亚军的晨曦和黄大仙都无升班。由此可见,港超不但对球迷的吸引力不足,甚至连有条件兴趣搞波的老细也对港超没有多大兴趣。
十年前罗杰承重返南华一度将这间百年老店搞得有声有色。他的经验说明了,只要拿著南华的招牌搞得“好好睇睇”,班主得到的知名度和受注目程度是其他球队的班主“恨都恨唔到”的。对香港为数不少的富豪而言,一年拿千多二千万来搞波,根本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当南华的招牌也没有人愿意接手承担时,不是告诉我们香港职业足球的客观环境有多艰难吗?
职业联赛的发展土壤,首先不是有多少班主愿意花钱搞波,而是坚实的球迷基础。但是,球迷基础来自球会和社区的互动,港超连主客场制度都搞得荒腔走板。即便有愿意投资的球会班主,也难以谈得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的职业足球不会因为南华离开港超联而消失。但连南华都不愿意留在港超的时候,我们真的要认清楚香港的客观局限,别再以足球发达国家或者是昔日亚洲第一联赛的标准,来衡量廿一世纪香港的职业足球联赛了。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