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8】跨越九七 抗战廿年 老将:一日冇平反 一日都要来!
1997年6月4日,距离香港回归尚有不足一个月,那年那夕,城中弥漫著忐忑不安的气氛。那夜维园,55,000港人,燃起点点烛光,与大会高呼“战斗到底”,台下亦挂起“跨越97”的横额。1997年回归,拉近港人与内地的关系。那一年,我们担心会自由不保、我们害怕六四烛光集会会从此失守。跨越97回归过后,六四烛光依旧,但港人平反六四的阻力是多了,还是少了?20年后的今晚,维园仍站著不少已两鬓斑白的人,对于平反六四的期盼,六旬区先生坦言:“如果以我观察身边人,我就越来越忧虑,好似淡咗。”但参与六四集会逾20次的张先生誓言:“一日冇平反,一日都要来!”
“哀悼民运死难同胞,继承烈士民主遗志。”二十八年了,一如以往,今日黄昏后越来越多人如贯步入维园足球场,参与由支联会举办的六四烛光集会,人群中不乏上了年纪的面孔,斑白的发鬓、脸上如轨的皱纹诉说著他们追求“平反六四”的年岁。
一日冇平反,一日都要来!
本土情绪令六四集会热情减退
张先生身穿印上“支持‘天安门母亲’,寻求正义”字句的T恤,只身来到维园。回想20年前的今日,他指回归令港人忧虑当年会成为最后的六四集会,“(当年不少市民)专登为咗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六四(集会)而走出来”,自己亦是其中一份子,当晚气氛热烈。
但张不讳言,今年悼念六四的气氛比往年平淡,认为是民间出现“本土情绪”所致,“好多年轻人认为顾掂香港自己先,大陆嘅事唔关我哋事”。他不认同这种想法,因香港现时的政治、经济都受制于内地,“如果大陆唔好,香港无可能好”。数不清是第24或25个年头参与六四集会,但他强调说:“一日冇平反,一日都要来!”
六四事件系人类文明嘅债,每个人都有责任行出来,追讨呢笔债。
六旬港人:每个人都应追讨六四这笔债
逾六十岁的区先生28年前亲历六四,早年曾因太过伤心,只是间歇性出席六四集会,但近十年一定到场。对于“平反六四”的盼望,他坦言:“若纯粹讲我自己,系越来越近,但如果以我观察身边人,就越来越忧虑,好似系淡咗。”
区愤慨指,共产党近年对香港越来越横蛮无理,2014年的《一国两制白皮书》就是最好的例子,个人认为出席六四集会的诱因越来越强。他称,六四起源于一群学生见到政府的不公,决定站出来“发出人民的声音”,向政府提出意见,时至今日“香港人都应该企出来表达意见”。但他慨叹今年市民对六四集会的反应冷淡,其中一个原因或是港人“惯咗潮流兴乜就乜”,加上有关当局有意操控某些事件的走势,长年累月下令有关事件渐渐沉寂,奈何好多港人不是持批判态度去接收讯息。
他亦补充,曾经历过八九民运的人已经上了年纪,“炒冷饭炒得太多”,年轻一辈又未能接棒,但香港人贪新鲜,对“炒冷饭”容易感到厌倦。然而他强调,六四事件是“人类文明嘅债”,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走出来,追讨这笔债,“如果佢未见到自己作为一个人需要咁做,我希望佢迟啲会出返来”。
共产党抹杀历史事实,可能新一代都唔知道六四这件事。
老一辈忧新一代不认识六四
72岁陈先生的手机主页背景正是其前年参与六四时的自拍照。他表示自己几乎年年参加六四集会,绝不认同中共一党专政,认为中共不承认历史事实,因此“年年都会黎(集会)”。他坦言担心港人淡忘六四,“共产党抹杀历史事实,可能新一代都唔知道六四这件事”,故若有机会自己会极力参与。
悲观啲讲,我谂到我死𠮶日,都唔会见到六四平反。
平反六四希望遥远
68岁吴先生坦言,回归那年未有担心是最后一次六四集会,“当时我都相信香港法治社会系可以维持落去”。他认为平反六四的希望遥远,“我不嬲都认为系好遥远既事,悲观啲讲,我谂到我死𠮶日,都唔会见到六四平反。”并指从现代社会观而言,一个违反人性的决定能够维持逾20年都没有变化的情况很奇怪。他估计今年参与集会的人数会比往年少。
啲人系好踊跃,但共产党唔俾你发声,好难讲(平反六四)!
共产党灭声 六四难平反
“共产党越整越衰!”65岁珍姐每年都偕朋友琼姐参与六四集会,她直言香港回归后被共产党渐渐侵蚀,频说“冇咖喇冇咖喇”。对于六四是否可望平反,她称:“我谂好难,啲人系好踊跃,但共产党唔俾你发声,好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