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话】猫咪易咬人? 主人不阻止变“港孩”就变大件事

撰文: 吴韵菁
出版:更新:
猫BB咬人不大力,但长大后仍爱咬人,就令人相当困扰。(Istock)

早前访问暂养父母Samantha,她指年幼猫BB如失去兄弟姐妹,有时玩得兴起会咬主人的手。为何会出现咬手行为?兽医指这是自然本能,不过不鼓励大家继续让猫猫咬手或身体的任何部位。兽医更指宠物主人不要过份着紧猫咪,一饿即喂食,猫咪会容易患上frustration aggression(受挫攻撃行为)。即系咩?听下兽医讲啦。

猫B与兄弟姐妹会常玩“互打”游戏,其实是练习体能、捕猎等技巧。(istock)

咬手为训练捕猎技能

爱护动物协会(SPCA)福利部项目经理李思嘉兽医指,暂养父母Samantha所说的情况十分常见,原因是猫原是野外的动物,需要追捕猎物,因此牠们在成长期间,猫妈妈会教牠们打猎技能。小猫会与兄弟姐妹或猫妈妈练习推、抓或咬的技巧。 如果小猫的练习对像是兄弟姐妹或者猫妈妈,当小猫咬得太大力时,对方就会反撃,令小猫懂得控制力度。但如果小猫缺乏练习对象,将主人的手或身体部份当成练习对手,由于主人大多不会还撃或阻者牠们,于是牠们有可能不意觉地愈咬愈大力。

如果小猫从小习惯与主人玩玩具,牠们便不会以咬手当成日训练的方法。(资料图片)

以玩具代替互动训练

李思嘉兽医指,咬手或咬主人身体部位的行为,不一定只出现在独生猫咪身上,这更视乎主人怎样调教。“猫BB咬你,力度有限,大家可能觉得很可爱,但当牠们长大,愈来愈有力气,牠们咬人或咬烂家中物件,就一点都不可爱了。因此要从小教导牠们不可咬人,不论是主人的手或身体任何部份。”

李思嘉兽医建议可以让牠们咬宠物用牙胶,又或者以玩具如与猫咪逗猫棒,保持人猫互动,甚至自制“互动喂食器”,令猫咪动脑筋和锻练耐性。

不是叫大家要令小猫挨饿,只是要适当地训练牠们学习忍耐和毅力。(SPCA提供)

一饿就有奶饮 难训练耐性

李思嘉兽医又提醒,宠物主人爱锡小猫小狗时,也要谨记不可过分溺爱。在野外生活中,猫妈妈喂奶不止喂一只猫B饮奶,因此猫B可学会等待;而当在小猫长大至两三星期后,猫妈妈便会外出打猎食物,要是猫B肚饿,牠们也会学习忍耐。这样情况下长大的猫,其忍耐能力较高,情绪亦较稳定。

但人手照顾的小猫则不同,牠们通常饿了便马上有人喂奶,想玩时主人又马上陪牠们玩,反而令牠们缺乏学习“耐心等待”的机会。久而久之会形成frustration aggression(受挫攻撃行为),即是牠们稍为得不到牠们想要的,便会容易发怒、情绪低落,出现喵喵叫、发脾气等行为,以令主人关注自己。小狗也会有受挫攻撃行为的情况,但跟饮奶的经历较没有关系。

这情况岂不是与香港“港孩”问题相类似?各位主人真的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小猫小狗有成长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