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拉(Silat)】东南亚传统武术

撰文: 卫尔良
出版:更新:

Silat,中文称为“席拉”、印尼拳或马来武术,是东南亚马来族的传统武术,流行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汶莱、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一带。由于席拉主要靠师傅口传身授,所以在历史源流上欠缺详细文字记录。但经过多年来演变,它衍生出的门派不计其数,故以"Silat"作为这种传统武术的统称。

廖内林加群岛的地理位置。(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riYWKJ)

有说法指,席拉的武术系统形成于六世纪的廖内林加群岛(Riau-Lingga archipelago)。它位于新加坡及苏门答腊之间,自古便作为连接印尼群岛及马来群岛的桥梁。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水上人口聚集,他们的足迹遍布到东边的马鲁古群岛,南边的小巽他群岛和缅甸的德林达依岛。因此他们在不同时候分别接触到泰国人 、马来人、托拉雅人、中国人、达克斯人、苏鲁人、缅甸人和马来西亚人等。他们揉合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地区的武术作为基础,形成称为"Silat Melayu"的独特武术系统。但时至今日,"Pencak Silat"成为国际上席拉运动的“官方名称”,而"Silat Melayu"则用来统称在中印半岛发展的席拉流派。

"Pencak Silat"由"Pencak"及"Silat"组合而成。但其实两者都泛指不同地区的席拉武术。"Pencak"普遍用于爪哇、马杜拉和巴里岛等地区,"Silat"普遍用于其他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地区等。"Pencak Silat"是在1948年5月18日,当首个联合了所有印尼地区中"Pencak"及"Silat"的组职在梭罗市成立时出现。这个组职就是Ikatan Pencak Silat Indonesia(IPSI,印度尼西亚的Pencak Silat协会)。此后,Pencak Silat这个词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官方术语。 这个术语也被许多不同国家使用。

首个国际席拉组职为"International Pencak Silat Federation"(简称PERSILAT),于1980年3月11日在雅加达成立,由各地席拉组职联合而成,包括印度尼西亚(IPSI)、马来西亚(PESAKA),新加坡(PERSISI)等。

席拉的兵器种类。(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slgi9p)

由于席拉传播范围广,衍生门派众多,但笼统分类的话,可分成以印尼群岛为主的"Pencak Silat"及以马来半岛为主的"Silat Melayu"。席拉的武术系统非常多元化,拳脚方面有拳、踢、摔、擒等,兵器方面有短棍(Buluh Pendek)、短剑(Keris)、中剑(Pedang)、刀(Parang)、指虎(Buku Lima)、长棍(Buluk Panjang)、虎爪刀(Karambit)及斧头等。席拉的空手搏击及兵器搏击概念相通,都是透过封、锁、控制、步法等技术,迅速制服对手。

对于东南亚地区而言,Silat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它们传统文化的象征。Silat不时伴随著东南亚传统乐器演出,如Kendang,使之演化成一种民间舞蹈。在马来西亚,Silat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称为"Pulut"的马来武术风格舞蹈。在文莱达鲁萨兰国亦有自Silat演变而成的"Cakak",与传统乐器共同演出,以表现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随著时代演变,席拉除了传统武术形式外,亦出现比赛竞技的形式,成为国际性比赛项目。首个国际席拉比赛——第一届世界席拉锦标赛(Pencak Silat World Championship)在1982年于雅加达举行,至今已举办至第17届,多达40个国家参与。在1987年,席拉更成为东南亚运动会的传统竞技项目之一。席拉的比赛分成四项:套路(Silat Seni/Bunga)、双人对练、双人兵器对练及搏击(Silat Olahraga)。

下次有机会的话,再跟大家介绍一下竞赛席拉的比赛方式。最后奉劝一句,武术兵器具有一定危险,读者们切勿在家独自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