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访】浙江“拆十字架”发酵 专家指官方忧基督教发展过快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两年多以来,浙江省“拆十字架”引起轩然大波。(Getty Images)

早前,浙江金华城区基督教会牧师包国华及其妻子邢文香,连同12名“骨干”成员,遭当地法院判罪。

据官媒《浙江日报》所载,包氏夫妇犯有“职务侵占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众”、“非法经营罪”及“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4项。法院重判包国华14年有期徒刑,其妻12年有期徒刑,两人各充公财产60万元人民币,并处罚9万及10万元。

浙江省政府不止“移除十字架”,有时还清拆教堂。(Getty Images)

另一边厢,美国基督教权益组织“对华援助协会”(China Aid)认为,重判原因旨在“宗教迫害”,惩罚包国华及其辖下教会“抗议中共强拆十字架”。

对于包国华一案,《香港01》专访香港中文大学神学院院长邢福增,由其讲解背后深层意义,分析近年内地对基督教政策走向。

“拆除十字架”之争与“公共空间”

过往浙江省以“包容”基督徒见称,辖下温州市更有“东方耶路撒冷”之名,但自2013年起,态度突然为之一变。该省推行“三改一拆”政策,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并“拆除违法建筑”。政策实行两年多以来,干部要求当地教会移除十字架建筑物,有时甚至拆除教堂,包国华一案即疑与对抗“三改一拆”有关。

拆毁教堂只属少数,干部大多只强调要“移除十字架”

邢院长指出,按官方数字,拆除教堂只属少数,干部大多只强调要“移除十字架”。据其分析,此前内地政府认为基督徒增长人数“太快太多”,而宗教场所兴建“过热”,教堂分布密度甚高,数量又多,高外形特别抢眼。对此增速,干部认为必须“降温”,于是由“公共空间”入手,显眼象征物如十字架首当其冲,部分华丽教堂亦未能幸免。

内地官方不只推行“三改一拆”,还立例规范宗教建筑,内容包括禁止放置十字架于教堂屋顶,定明其大小比例,又教堂建筑风格应取中式为主。据邢院长所论,内地立例规范意在重申立场,致力于置内地基督教发展于“官方框架”之中,表明入境西方宗教需“中国化”。

邢院长又补充,据闻浙江省有不少基层党员违反党规,暗中信奉基督教。他观察到浙江省一边“移除十字架”,另一边针对信教党员,“加强无神论教育”,务求拆除“党内十字架”。

此前内地政府认为基督徒增长人数“太快太多”,而宗教场所兴建“过热”…
中国可能成为最多基督徒的国家。(Getty Images)

欠健全财务管理贪污渎职非不可能

包国华一案不只关于“三改一拆”,内地司法机关指控夫妻二人利用职权之便,篡改教会财务程序,上下其手,“侵吞教徒奉献款(项)”。官媒更以“剥开‘清苦牧师’画皮”来描述此案,指包氏夫妇表面“穿著朴素、粗茶淡饭”,实则中饱私囊,搜刮财富。

邢院长承认,不止教会,内地宗教机构普遍有此毛病,缺乏健全财务管理,外人很难断定个别渎职案例真实与否。但他强调,正因财务不清,有心要从中“找漏洞”,实际“易如反掌”。另外,那些遭刑事指控的教牧,往往此前带领教众抗议“移除十字架”,难免引人揣测,怀疑官方“秋后算帐”。

早于包国华一案,北京维权律师张凯涉及温州“一系列涉宗教非法聚集事件”,遭当局逮捕。他其后于电视公开“认罪”,承认接受对华援助协会资助,“发动信徒对抗政府,企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该美国组织随即回应,声明不会“停止继续于中国宣扬宗教自由”,实则是次亦有公开声援包国华夫妇。

内地政府不时指控“教案”牵涉“外国势力”,对此邢院长未有正面否认。

内地政府不时指控“教案”牵涉“外国势力”,对此邢院长未有正面否认。他个人认为,中国确实存在人权问题,也有外国机构“批评”政府未能保障“基本权利”。假如官方只因讨厌其所言刺耳,便定性此等机构为敌对组织,似乎是“转移视线”。

内地基督徒与政府为博弈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基督新徒数目有增无减,据《人民日报》称,至今人数为2,300万至4,000万之间,未来很可能成为最多基督徒的国家。邢院长更指出,近年基督徒“维权意识高涨”,勇于争取中国宪法所赋予的宗教自由,另还有维权律师相助,因此与内地官方冲突日多。

作为总结,邢院长认为,内地基督徒与政府为博弈关系,干部既要求教众遵从“官方规范”,信徒则于其中寻求诠释和行动空间,如“家庭教会”虽不获官方认可,但地方干部大多对其“只眼开只眼闭”。另一方面,部分内地教众会采取更强硬立场,于“宗教自由”一点与官方针锋相对,甚至不惜公开对抗。他预期两种模式将并行不悖,于互动之中左右政府对基督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