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影评】作为男生,我找到一些共鸣位

撰文: 方俊杰
出版:更新:

作为一个年纪早超过29+1的观众,仲要唔系女人,究竟是否还适合欣赏彭秀慧的名作《29+1》?年纪方面其实不存在问题,电影的时空设定在2005年的香港,十几年前,我都真系接近30。

(《29+1》剧照)

性别也没有太大所谓。虽然,身为不太姿整的肥男,未必感受到周秀娜在电影中,每朝护肤、化妆、衬衫、计卡路里的滋味,但《29+1》最大的命题其实是选择,身在社会洪流中,究竟有没有可能为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还是只可跟大队地拼命工作排队升职,跟大队地委屈恋爱为结婚而结婚?男人在生物学上可能有较灵活的弹性,但殊途同归也离不开种种矛盾。

所以,不分性别,只要是29+1再加上去,总能够在情节中找到一些共鸣位。例如父母总会开始老迈,开始会有病痛,开始会离开,然后会令我们的人生观起了惊天动地大变化;又例如每日每天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不如意,不断将怨气积聚,总有一天会爆煲,会发现稳定收入带来的安全感再不足够填充同时带来的空洞,会迷失,会希望寻找到一些所谓的人生意义。如果你已有一定年纪,之前没有试过面对类似情况,除了恭喜,也不知还可以说什么。

作为跟周秀娜对比的郑欣宜,每天记住每天,主张活得快乐。(《29+1》Facebook Page剧照)

我有兴趣的,是29-1再减下去的一代,究竟在看《29+1》时,会产生什么感觉。电影改编舞台剧,作为一出反映现实的作品,没有将时空转移到当下,而是选择停留在舞台剧初度面世的过去,总有一定道理。因为,你会发现,原来十年过去,很多细节已经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过去,周秀娜可以未到三十,已经升职升到当上老板的左右手,前途无可限量。今日?当十项全能硕士生也只换到一份月薪一万的笋工,在事业与生活中选择,实在没有太大挣扎。周秀娜开OT、受气、连老豆开刀都仆去开工,还有一个合理推动力;今日的三十岁,活在流动性呆滞到不得了的情况,失去了上一代引以自豪的拼搏精神,才合理。

又例如,作为跟周秀娜对比的郑欣宜,每天记住每天,主张活得快乐。因为看过张国荣的音乐特辑《日落巴黎》,所以对巴黎充满憧憬,很有说服力。我会看完《新紥师兄》于是想做差人,我会见到张曼玉、李嘉欣、袁咏仪,所以想选港姐;细一代的,难道会看完高海宁浸泥浆浴,充满梦想?密切期待彭秀慧开拍另一个《29+1》的最新现代版。我真想看看可以怎样为今日的三十岁带来一点希望。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