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人一定要打针?医生拆解AI胰岛素泵点帮病人自动控糖
稳定控制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向,不过,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使用胰岛素针剂限制较多,注射时又担心被同事或朋友看见而产生尴尬,造成生活上诸多不便。更有患者因害怕打针而抗拒治疗,令血糖控制不理想,增加出现并发症风险。不过,随着医学进步,利用科技控糖的胰岛素泵治疗为一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曙光!内分泌及糖尿科医生陈诺指,新一代胰岛素泵会每5分钟自动校正胰岛素剂量,配合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有效将血糖维持于正常水平。患者亦再也免受打针之苦,能更自在地享受生活。
摄影:陈苇慈
一型糖尿病患者多为儿童与青少年,因身体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故一旦患上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这对患者与照顾者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陈医生表示,一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采用“一长三短”胰岛素注射模式,即以一针长效胰岛素配合一天三针速效胰岛素,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有一型糖尿病患者因害怕打针或怕麻烦,未必能每天打齐针,令血糖升高;亦有患者因家长过度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而出现低血糖,影响学校生活,严重时更会昏厥。”陈医生补充,维持血糖稳定对一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儿童,否则当发病时间愈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便愈大。
解构胰岛素针剂与胰岛素泵的分别
与胰岛素针剂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治疗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亦较低。新一代胰岛素泵具有每5分钟自动调节与校正胰岛素剂量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实时血糖情况灵活调节所释放之胰岛素剂量,有效改善血糖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即使患者于餐前输入的预期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与实际摄取量有差异,甚至忘记输入,系统亦会自动校正剂量,令患者能更灵活地选择用餐时间、进餐量及食物种类,亦不用再为当众打针而烦恼。
糖尿病儿童转用胰岛素泵后更享受校园生活
陈医生分享,一名自7岁起患上一型糖尿病的儿童,接受胰岛素针剂治疗一年间效果并不理想,糖化血红素指数维持于8至9%,远高于理想糖化血红素指数的7%以下,主要原因为漏打针。转为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后,他的糖化血红素指数成功回落至正常水平,而且更没有出现低血糖情况,令他可以更投入校园生活,尽情享受运动乐趣。“胰岛素泵使用方便,适用于所有一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对于患有严重糖尿病的高危患者而言,胰岛素泵是一个较佳的选择,因为这类患者即使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亦未必能稳定血糖。”此外,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三个月需要进行一次覆诊,而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每年仅需进行一次覆诊。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向医生查询。
(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