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心事Reaction|心脏专科医生分享 坏胆固醇正常值应是多少?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心脏病一直是香港的“隐形杀手”,据卫生署数据统计,在2020年,因心脏病引致的死亡个案就高达6,561宗,其中冠心病就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冠心病患者近年更有愈趋年轻化的迹象,大家都应该多多关注。众所周知,冠心病与坏胆固醇有莫大的关系,今集《城市心事Reaction》找来香港心脏专科学院代表陈伟光医生及冯子恩医生为大家解构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胆固醇水平标准大不同 治疗方案各不同

好多冠心病患者都会以为自己的坏胆固醇水平低于2.6mmol/L已经是达标,但原来在医生的角度,会因应不同病人的风险水平,去控制他们的胆固醇达到不同的水平,陈医生指:“根据国际指引建议,如果病人曾经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包括曾经患上心肌梗塞,通过波仔,做过搭桥手术;或患有糖尿病同时主要器官受损的病人;佢地会被定义为非常高风险,胆固醇的控制的水平就会更加严谨。”冯医生则补充 :“以成年人来说,一般人的“坏”胆固醇水平平均约为3.3 mmol/L,但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建议,冠心病病人则属于高至非常高风险类别,坏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到大约1.4 mmol/L 至1.8mmol/L 或以下。以降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如果要控制坏胆固醇到目标水平,陈医生指医生一般会先处方他汀类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这些口服药予患者, 如果部份冠心病患者仍然未能将坏胆固醇降至目标水平,“医生会考虑为患者加入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坏胆固醇,PCSK9抑制剂是皮下注射药物,能有效提升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水平,使它恢复清除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功能,达致降胆固醇的效果。”

陈伟光医生指冠心病患者的坏胆固醇水平需要比一般人控制得更好,目标治疗水平为1.4mmol/L 至 1.8mmol/L或以下。

“通波仔”非一劳永逸 坏胆固醇控制好重要

随著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浓度持续高企,血管有机会提早老化并堵塞,导致早发性冠心病或中风等疾病,后果相当严重。对比一般人,冠心病患者更需要控制胆固醇水平,陈医生指:“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建议,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应尽早考虑处方他汀类药物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务求在4至6个礼拜内降低坏胆固醇到一个理想的水平,但当中仍有少部分的冠心病患者未能有效控制坏胆固醇,要考虑加入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坏胆固醇。”另外,建议亦有提出为何有患者已使用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但仍未能达标,很大机会是病人并无跟足医生的指引食药及打针,从而降低了治疗方案的成效。​​冯医生表示同意这说法,他指出:“在会诊的时都会遇到患者对于胆固醇控制的误解。就以通波仔病人为例,好多时通完波仔的冠心病患者会以为自己血管通了就已经完全无事,可以一劳永逸,无需再管理自己的坏胆固醇水平。但其实通完波仔的病人如果无控制好三高而又缺乏运动的话 ,在一年内再病发的风险比一般人高6.2倍!所以这类非常高风险的病人,我地对他的胆固醇控制就会更加严谨。”所以各位冠心病患者都要好好遵从医生的指引控制胆固醇到相应的理想水平,齐齐护心护血管。

冯子恩医生表示曾通波仔的病人如果无控制好三高而又缺乏运动的话 ,是再病发的高风险人士,所以他们的胆固醇控制不能松懈。

近半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大众须自我评估 如有需要作身体检查

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冠心病患者已有年轻化的迹象,陈医生指出:“20年前冠心病患者须接受手术者以60至80岁为主,但现时30至50岁的病人都不少,所以年轻或者年长的人都不容忽视,预防冠心病其实可以从生活开始入手,从而有效降低同预防心脏病。”陈医生补充冠心病越早发现就可以越早控制,大家都应该进行自我评估,如有需要应作身体检查。冯医生则教大家可以观察自己有没有以下症状,包括运动后出现心口痛/心绞痛,或心绞痛延伸到身体其他部位,例如牙骹、肩膊、颈部和手臂等; 另外,如果有心悸,冒汗、气促等症状就有机会患上心脏病,建议大家最好寻求心脏专科医生作进一步评估。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临床医学意见,如有疑问请直接向医生查询。

资料来源:

1.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Heart Diseases. Published January 12, 2023. Accessed October 10, 2023.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5/57.html

2. Chau PH, Wong M, Woo J. BMJ Open. 2013;3(8):e002963.

3. Mach F, Baigent C, Catapano AL, et al. Eur Heart J. 2020;41(1):111-188.

4. Aygun S, Tokgozoglu L. J Clin Med. 2022;11(23):7249.

5. Mortensen MB, Dzaye O, Bøtker HE, et al. Circulation. 2023;147(14):1053-1063.

6. Catapano AL, Pirillo A, Norata GD. Br J Pharmacol. 2017;174(22):3973-3985.

7. Dehdar Karsidani S, Farhadian M, Mahjub H, Mozayanimonfared A.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2;22(1):1-8.

8. NH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Symptoms. Published March 10, 2020. Accessed October 10, 2023.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oronary-heart-disease/symptoms/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

MAT-HK-2300542-1.0/10-2023 This video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K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