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邦清盘 Cerruti 1881等品牌近9亿沽出 中资撼赢法资原因曝光
山东如意集团因过度扩张而出现债务危机,旗下香港上市的利邦控股﹙已除牌﹚去年亦进入清盘程序,富事高咨询(FTI Consulting)获委派为联合清算机构,任务之一是“处罝”利邦手上多个高端男装品牌,包括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
两大品牌今年4月成功售予内地民企、经营高尔夫服饰的“比音勒芬”,作价8亿元人民币﹙约8.8亿港元﹚。有份参与“撮合”买卖的幕后功臣是富事高咨询财务咨询及企业重组部董事总经理郑智浩﹙Joe﹚。他接受《香港01》访问,细述今次交易的一些细节,又指出中资向外并购转趋务实,从以往喜斥巨资扫入地标式建筑,改为留意有历史但经营困难的品牌,从新打造。
从利邦控股手上接管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两大时尚品牌,再找户“好人家”,过程殊不简单。
专门从事财务咨询及企业重组的富事高去年9月受托为品牌物色买家后,随即发出逾150份邀请书接触潜力买家,后及与33位具购买意向的买家签订保密协议,当中10多位递交报价,大部分来自内地和欧洲,也有少部分是中东及美国的投资者。
来到最后一轮,共有4位买家作最后报价,包括2名内地投资者及1名法国投资者,竞争激烈,“法国同内地买家都抢高﹙报价﹚,第一个Bid﹙竞价﹚同第二个Bid﹙竞价﹚多了三成!”郑智浩说道。
斗快“畀钱” 中资赢法资
这场竞争的结果是,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以8亿元人民币﹙约8.8亿港元﹚落入比音勒芬手,中资成功跑出,皆因“诚意”搭够。郑智浩透露,法资买家虽然出价与中资相当,却迟迟未能给予资金证明,仅称背后投资人要做审批流程,“讲好多故仔﹙去解释﹚,都系算,唔好搞!”
反而两名中资买家,明言全部用自己钱作收购,无需贷款,并承诺限期内从内地汇钱出来,“我们要求买家交一成不可退还订金,一周内汇钱到香港,谂住‘逼一逼’,看看诚意如何,结果两间都做到。”来到支付余额阶段,比音勒芬犹胜一筹,“该公司主动话30日内批到钱出来,﹙如果交易告吹﹚我们输极有个谱;另一间则话要3个月,如果最后做不到,要再找新买家,压大较大。”
近年,内地“防走资”之声不绝,惟比音勒芬可于30天内获批汇钱到港,郑智浩坦言,其团队及律师亦感出奇,但事件反映当局对并购的取态并非完全保守,“好睇行业及公司背景,其实官方好支持民生产业,包括零售及科技板块。”
睇好内地奢侈品市场 8亿人币“买个Logo”
今次交易作价8亿元人民币,仅包两个牌子的IP﹙知识产权﹚,不涉其他资产,属平属贵言之尚早,但反映新主十分有信心。
郑智浩解释,新买家本身经营高尔夫服饰,20多年前在香港购入品牌再“反攻”内地,打出名堂,对内地奢侈品市场十分有信心,选择只购入IP,以便“从头做起”,“可能对上一手﹙山东如意﹚的经营模式不认同,想重新建立布局。”
罗兵咸永道日前发布《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奢侈品市场洞察:“重塑客户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出随著旅游和社交活动逐渐步入正轨,全球奢侈品市场正稳步复苏。其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8,160亿元人民币,将占据约25%的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
事实上,即使过去三年疫情,Cerruti 1881及Kent & Curwen在中港的表现毫不逊色,“内地和香港业务已无需要再做融资顶住Operation﹙营运﹚,虽然大数仲输紧,但Topline﹙营业额﹚和同店销售均见增长。”
先深耕内地 再谋海外市场
郑智浩续透露,新主有意重新打造品牌,先在内地站稳阵脚,再“反攻”国外,“他们觉得内地市场已够做,好有实力时先再打返出去,或多或少与国家推内循环模式有关。”
他认为,今次交易反映中资“扫货”回归务实,“不再是以前中间人‘水’老细充大头鬼,借多些买大些!内地买家现在心水清好多,不会好‘狼死’扫地标式建筑,反而钟情找有历史但经营困难的品牌,从新打造。”
以比音勒芬今次收购为例,郑智浩指出,新主早前与品牌的法国团队见面,连续两日听他们介绍品牌历史、往绩表现,又研究品牌的“DNA”,以至今后宣传策略,“以前‘做刁’是现成是什么便是什么,新主今次则拆散理解,明言不急于发布,即使等到明年秋冬季亦可,换言之八、九亿元摆一年都无所谓,确保知道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