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日本百年传统习俗哭相扑 弄哭小孩愈大声愈快乐背后窝心理由
【文化差异】日本文化当中,有一个专弄哭小孩为乐的传统习俗——哭相扑(泣き相扑)。
刚过去的周末,东京的浅草寺事隔四年后,终再次举行哭相扑的传统仪式,吸引过百日本家长带同他们的小孩一同参与,为弄哭小孩努力。这可能有些难以想像,但哭相扑其实已有数百年历史,受到不少日本父母欢迎。
为何日本的家长们非要自己的小孩放声大哭不可?
大部分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因为婴儿的哭泣声而感到快乐。为人父母相信有更深体会,因为婴儿哭泣通常也意味著不详的预兆,对尚未懂得表达自己的婴儿来说,哭声就是他们与父母沟通的主要途径;哭泣声很多时蕴含不悦、不适、有需求的情绪,因此父母们一般都希望避免自己的小孩哭泣。
然而,日本文化当中,小孩哭泣却不是负面的象征。
日本民间就流传著一句“泣く子は育つ”的谚语主张婴儿哭泣是件好事。“泣く子は育つ”意思是哭泣的婴儿大得更快,日本人认为孩子哭泣需要消耗很多体力,爱哭的孩子更加会因为长时间放声大哭变得肚饿和疲倦。于是,这些孩子的食欲和睡眠都会随之变得更好,也较能健康的成长。此外,日本大多信仰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有各式好坏的神明左右孩子的成长。哭闹的孩子强烈、响亮的哭声相传具有驱邪的作用,也有利于小孩健康成长。
因此之故,大概1600年左右,日本不同的神社和寺庙便开始有了“泣き相扑”的祝福仪式。父母会把他们半岁至一岁的小孩置于相扑擂台上,以对垒的方式参与一场简单的哭泣比赛。家长或相扑选手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令抱在怀里的小孩哭泣,第一个哭泣的孩子会被宣布为获胜者,也会被授予健康的祝福。假如两个孩子同时哭泣,哭声更大、更长的为之胜出。相反,两个小孩都没有哭泣,裁判便会戴上鬼、天狗等传统日本面具试图吓哭他们。
疫情过后,哭相扑终于再次举行,不少日本家长今年也特意前来为新生的孩子祈福,希望他能够免于疫病,健康快乐地成长。擂台下的父母和观众亦不时向台上的婴儿喊叫“万歳楽”,希望他们长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