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甚么我们会相信阴谋论?真相的背后,还有真相?

撰文: 沐羽
出版:更新:

不如这样开始:有一天你在网络闲逛,就假设是Facebook好了。那天有一个议题闹得沸沸扬扬,比如说是有人去餐厅吃饭不付账,那人被拍下影片,放上了Youtube、Facebook不同专页、甚至被某些传媒报导了,指他是坏榜样和社会渣滓等等。你闷极了,来来去去几小时也只能看到这人的身影,有网民公审他,有人辩护,但你都不感兴趣。忽然,一则帖子抓住了你的眼球——这个霸王餐事件只是幌子,我们被转移视线了!这次事件肯定是被人所操纵的,今天有一项不利市民的政策被通过了!

好吧,这个论述合理吗?不能不说 它某程度上站得住脚,尽管这两个事件可能并没有因果关系,但我们都知道,如果需要的话,因果关系是可以被我们这些网民建构出来的。让我们先放下这个例子,说另一个故事:又有一天你在网上看到另一条短片,是某某连锁快餐店“制造”食物的过程,一些不明机械把一些粉红色的物料混合在一起,一会以后就成为了“鸡肉”。这样做既节省成本,又符合机械化时代的大量生产和批量复制。这个影片的内容,你又相信吗?

关于麦乐鸡(麦克鸡块?我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称呼McNugget)的制作过程,连麦当劳也拍下了六分钟的影片来辟谣:

“谁会得到利益?”是阴谋论的主要命题之一,和不信任权威、无法理解事情背后动机等等命题相差无几。在阴谋论的世界里,我们普遍怀疑事件的表面原因,它必然存在一个“深层次因素”,而这点往往归究于利益瓜葛——那个我觉得超级无聊的影片为甚么会疯传?有谁用这次事件来盖著甚么?我们在这里争辩,谁最开心?

在这些思考里有一个盲区——是的,这些事件就的确是没有因果关系地出现,它们只是碰巧凑在同一天,或同一个场景里。但我们不会相信,因为我们需要因果关系来建立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是我们生为“理性人”的特质之一。“显而易见的答案都绝对不会是正确的,总有甚么东西是你肉眼看不见的”,这就是阴谋论的中心思想。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这样嘲讽过:“当个理性生物还真是方便,因为只要我们有心,不管甚么事情我们都能找到或编出理由。”这句话放在如今这个阴谋论的时代,也不无道理。

只有蠢人才会相信阴谋论?

罗伯.布莱瑟伦写的《为甚么我们会相信阴谋论?》(Suspicious Mind -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是一本剖析阴谋论现象的书本。全书从历史开始,讲述罗马皇帝尼禄待在家乡里,但罗马竞技场却燃起了滔天大火,当时没人敢灭火,因为有几群恶霸在街上阻挠市民,说他们是奉命行事的。以致尼禄回到罗马后,被指责为大火的主事人,甚至在历史书上留下了坏名。

这个故事还延伸到了近一千六百年后的伦敦大火,有人把这四天大火比作尼禄时代的火灾,说这是查理二世所下的命令。无论哪个时代,人类的社会都逃不开阴谋论,而这些阴谋论都指向政府。直至如今,仍有美国人会把九一一事件指成美国政府自导自演的故事,也有人指政府隐瞒了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五花八门的阴谋论组成了巨型结构,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香港亦有我们独有的阴谋论——文首的例子就是我前几天逛讨论区时所看见的。还有更多政治纷争等,我们也非常乐于以自己的角度去诠释,去揣测对方阵营的动机,并二元对立地分割开来,建构大量阴谋。

《为甚么我们会相信阴谋论?》(Suspicious Mind -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的作者Rob Brotherton。(Youtube截图)

在《阴谋论》一书里,有一段非常精辟的描述,讲到典型阴谋论的特点:“它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它认为所有事情都非表象所见;它会把阴谋者的本领描绘得出神入化;它会说阴谋者都是非比寻常的邪恶;它是靠疑点的侦测渐成雏型;它不容反驳。”(104页)阴谋论之所以是阴谋论,是因为这些对于现实的想像刚好吻合其他人的想像,而我们这一代不相信权威的人,觉得暗处总有坏人的人,恰好会被阴谋论所迷著,成为了它的受众。

但书中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一般来说,我们可能会认为阴谋论是用以抹黑某个对象,或对其进行有效打击,使它屈服在我的“真相”之下。但作者罗伯提到,阴谋论有时利用到“我们都想保护自己最心爱的人”这种心理,在书中常见的911例子里,那些高呼著美国邪恶政府下台,整个事件是自导自演的人们,和相信这些论述的人们,有某种程度上是想要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些人把世界调节成黑白两色,而他们合力对抗的,是整个巨大的阴谋世界。

最后以1987年一篇关于阴谋论的论文作结,心理学家Serge Moscovici将阴谋论者所建构的世界比拟作一场戏剧表演,开场时世界是详和而安稳的,后来一群邪恶的坏人上场,他们打开了潘朵拉之盒,世界充满了邪恶与动荡,但他们都依照著幕后某个制作人的剧本来行动的。心理学家认为,阴谋论者就是把世界二元戏剧化,并认为社会这座巨大的舞台上演出。

但世界向来是多元的,你难以解释的这个词汇,“巧合”,却是在生命里比比皆是。有些人非常不幸地出现在某个地方,就被阴谋论所书写成某个重大事件的主角之一、有些人失言了,就被抓著话柄成为政治要害等等。阴谋论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不信任,以及相信那里真的存在有“背后的动机。”关于阴谋论,还有更多奇异的理论与案例,在《为甚么我们会相信阴谋论?》(Suspicious Mind -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里有更深入的讨论: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