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案|尸体于国家粮仓而非“树林”发现 公关危机如何形成?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江西上饶铅山县15岁中学生胡鑫宇在学校内离奇失踪,警方及救援人员3个多月来在当地进行地毡式搜寻,岂料在周日(29日),胡的遗体最终竟然在学校旁边的国家粮仓被群众发现,情节之离奇震动整个内地社会。

显而易见的是,民间舆论反映了对当地政府的不信任,一场巨大的公关危机已然形成。撇除胡鑫宇事件在此前的争议,追溯这几天事件爆炸性的发展,可以发现公关危机始于一份短短的通报。

发现胡鑫宇遗体的粮仓(点图放大):

+1

当地官方在1月29日发布的通报内容不长,其中的重点为遗体发现的位置,通报称“在河口镇金鸡山区域树林中发现一具缢吊尸体”。

金鸡山其实即为涉事学校仅一墙之隔的后山,由于通报未明确指出发现遗体的具体地点,各大陆媒立即以地图软件计算金鸡山与学校的最短直线距离,纷纷以“直线距离不足百米”、“步行仅需5分钟”作为重点报道,有些陆媒更称两者距离仅约60米。

舆论顿时为之震憾,质疑为何过去多次的地毡式搜寻竟然也找不到胡鑫宇,胡最终竟然现身在学校的后山,然而这不过是公关危机的开端。

是树林还是国家粮仓?

在30日,胡鑫宇的母亲李女士透露,胡鑫宇的遗体其实是在一个“储粮仓库”被发现,还讲了很多官方通报没有的内容,包括遗体“用鞋带上吊着”,已经腐坏,几乎是“骸骨”,仅头颅形状勉强能看出是儿子。当时遗体身上只穿着一件外套,看起来前后是反着穿的。

摇摇欲坠的公信力再次受到重击,网民对此毫不留手:“我是失忆吗?昨天说树林今天说粮仓”、“编,继续编”。

事实是粮仓位于金鸡山之中,陆媒对于尸体的确切位置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粮仓附近的树林,有的说是粮仓院内,不管真相如何,官方通报所讲的“金鸡山区域树林”明显有避重就轻的感觉。一般人看到“树林”二字,大概都会以为尸体是在一片杂乱的树木中被发现,后来得知可能是在粮仓,怎会没有受骗的感觉?怎会不怀疑当中有隐情?

官方在通报中语言含糊,传媒的报道就如刀锋般割破真相,同时也割破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之后陆媒更揭发该粮仓放置的是国家储备粮,管理严格,有人留守。

对于官方通报对粮仓只字不提,陆媒《上游新闻》采访的知情人士称:基于粮仓是特殊单位的考量,没法直接写明,所以官方只写了金鸡山区域树林。

应尽早公布案情细节

这次事件的公关危机当然不止于尸体的位置一事,但由此已可窥见民众不愿信任地方政府的原因。地方政府面对重大案件时,理应尽早公布案情细节,而非由媒体化身侦探破案,任由公信力被一篇又一篇的报道摧残。

纸不会包得住火,有些事实最终都会揭穿。由官方自己公布,还是由媒体揭晓,两者的后果有天壤之别。

胡鑫宇的家人发布的寻人启事。(重庆晨报)

胡鑫宇事件详情?失踪多久才被搜寻到?

去年10月,江西上饶铅山县的15岁中学生胡鑫宇在学校致远中学内离奇失踪,而近日遗体在学校后山仓库找到。而胡鑫宇尸检已完成,详情请看

胡鑫宇案最大的疑点是甚么?

当地几个月来进行地毡式搜寻,最终警方却在学校旁的树林中发现胡鑫宇。而有人更指胡鑫宇早已遇害,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