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新中史课程的政治内容应如何处理

撰文: 投稿
出版:更新:

中史科新课纲五月将推出复稿,各方面皆密切注视政治史的处理,并提供了不少意见,有些意见把讨论拉到阴谋论层面,这是不健康的情况,也影响了教学的心情。香港人长年处于夹缝之中,有高明的政治智慧,所以能人所不能,这似乎也是新中史科教学所需要的精神。

新中史科如何处理政治内容备受关注。(资料图片)

文:朱木根(香港联校历史协会荣誉会长)

大胆教学不输内地

笔者温习时,另有一位中史老师,就是袁腾飞,北京某中学的前历史老师,现在全国知名的网络历史老师。他善于总结繁复的历史,化为数句简单的语句或概念,并使用全故事的形式讲书,缺点是他自己也混淆了故事与现实,但学生却听得不亦乐乎,且句句深刻,在中国高考中取得佳绩。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进修,并对较敏感的中国近代史常作出“另类”的教学,故也招惹了麻烦,但无论如何,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好的。

我自己也认识一些老师也在用相似的一套,他们都是年轻的老师,善于使用自身的身体去演示(demonstrate)教学,例如谈及邓小平南巡时,他望向一名学生,却在和另一名学生说话,表示邓小平选择深圳是因为想对香港有话要放;在讲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时,讲师高唱90年代歌手李蕙敏的《活得比你好》,表示毛泽东是因为被知识份子背叛而欲报复,但与袁腾飞不同的是,他们讲的故事是根据西方中国历史观点解释,并多采用费正清(John K. Fairbank)的书本去讲故事,不太算虚构。

这对香港老师有什么启示呢?在近代史教授上,处理应有不同,照本宣科已不合时宜,活动教学也太困难,老师最好的活动教学,似乎在老师本身,也始于老师本身。老师先活动一下,想出更多的记忆口诀,运用自身动作演示,恐怕是对新一代老师的要求。可是,不是这么多老师有个人心得的,出版社或教育局,似乎也可以先动脑筋,为老师及学生想出记忆点子,共同对付背诵大恶魔,这也不错。

不用怕教政治议题

老师不应怕教错,最错的,是学生信老师以为对,有大陆网民指,科学首先是要教得正确,其次是有趣;历史学首先是要教得有趣,其次是教得正确。学生轻易相信老师正确,显示学生愚蠢,没有思考能力,这可真是“另类洗脑”了。讲回对错问题,首先历史上谁是“对”?历史学家许冠三指出,没一个讲法是完全正确,正好证实历史是客观的,某中史老师在六月四日向学生讲六四,学生和他辩论,他搬出他的看法,学生搬出邓小平的看法,谁也没法否定谁,这就是中史的学与教。要使学生成为理性的人,制止香港学生的不当的行为,其实有必要传授出种种思考能力给他们,中史科就有这个功能,老师只要站好促进者(Facilitator)的站方,而不是站在自以为是真理的站方,自然百毒不侵,相信部份激进学生,在经老师指导下,也会为中史的客观所叹服,继而变得更成熟。这点教育局宜多加提点老师,想出传达这个理念的合理方法。

历史没完全正确的说法,老师要传授的是思考能力,而非自以为是的“真理”。(Getty Images)

善用近代史额外课时

近代史课时新增了,可以做什么呢?说这句话似乎很不了解课时不足的实际情况,显得有点“离地”。但是,作为对当世有影响力的时代,似乎也应做多一点点,加多一点“政治学常识”的元素,去使热衷政治的同学更成熟。

为什么要加一点政治学常识的教授呢?这些常识是香港上一代的思想结晶,例如我曾访问一名小店老板,他在六七暴动中被打盲一只眼,改变了他一生,于是他常常向我强调思想不要这么简单,行动不要如此冲动,这就是他的政治学常识了。又有一名社长,她近百高龄,在抗战中从东跑到西,内战中又西跑到东,最后跑到南到香港,奔波前半生,她向我强调做人要硬净,也应有危机意识,但同时要知足,不要被人利用,这是她的政治常识。

香港学生生活在幸福之中,未经苦难,自不然有些更高层次的思想,但有时未免不合实际,更不适合应用于香港的环境,但是他们可能不自知,我们没办法即时放他们到危机中感受一番,却可在中史教学中感染他们,近代史课程就是良药,透过教师的指导,为他们建立全方位思考能力,并以教师自身耳目听闻,教授学生政治智慧。

政治智慧这些观念,是较主观的意见,最好就是依据老师本身经验,以“家传”的方法,和学生无立场地讨论了。这些近现代历史讨论,老师与学生明白与实行即可,不需要靠教育局的指引,也不可能靠教育局的指引,也最好见不到教育局的指引,大家无需指责教育局在近现代史处理上的用意,毕竟教授的主导权,始终在老师上。在这方面,相信老师定必已十分清楚中学生的特性,在不同议题上,想出不同的教学和启发方法了。

总而言之,新派老师值得支持,在于敢作敢为,方法多多,所以能突破教学困难,学生受益,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后大直路前,不走得太前,不依靠从前,注重可行性,多作易位思考,运用政治智慧,似乎是教授新课程最好不过的辨法。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