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补选】选举攻略 唯有故事

撰文: 邵家臻
出版:更新:
我们不知道谁真谁假,谁对谁错,唯有把自己的看法诉诸公共辩论的考验,我们才会知道真假对错是什么。当我们全神贯注于论据和逻辑的时候,才会热衷于寻找事情的真相,否则只是被动地接受真相。
邵家臻
7名新界东补选候选人出席香港电台的论坛。(罗君豪摄)

选举攻略,我识条铁。

学者专家说,选举有益社会。他们苦口婆心说,选举有助提升民主发展。因为选举里头的辩论,可使真理愈辩愈明--真理只能从辩论中产生。天花乱坠,目不暇给,同时又令人目眩,我们不知道谁真谁假,谁对谁错,唯有把自己的看法诉诸公共辩论的考验,我们才会知道真假对错是什么。当我们全神贯注于论据和逻辑的时候,才会热衷于寻找事情的真相,否则只是被动地接受真相。

一切都依赖视觉印象的操纵技巧

参选人之所以是参选人,他们的立场非常明确,使人难以闪避。辩论中,他们不能只求自己的益处,更是有义务澄清议题,就算有时说话辛辣了、通俗了、出位了,都好。都好过一味保守、拘谨的政府官员。参选人少不免会用上一堆数字和事实,配合摄人的口号,让人觉得参选人见多识广,处变不惊。再加上面对一大群随时突击任何一点小错误的现场观众,以及摄影机冷酷无情的审视,他们知道一切都依赖视觉印象的操纵技巧。他们必须散发出自信和决心,绝对不可以做出哑口无言的样子。必要时,他们也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功绩,好让人家觉得正确的计划和强势的领导,足以面对前面任何挑战。

选举攻略 志在取悦选民

选举攻略,我识条铁。我就是觉得辩论中的人都是一样:自信、泰然自若,很不真实。

胡适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为她贴上商标。有时是社会现在是危急存亡之秋,营造了焦虑感,而那个带领社会出死入生的摩西,就是“我”,就在你们面前的这个我,真是舍我其谁。有时是“抗争无底线”、“和平之子”,通过制造一套包含了“过去如何失败、现在如何糟透、未来如何光明”的完整的历史叙述,给民众一种参与感和使命感,实行以“想像的命运共同体”取悦选民,取得议席。更多时候,参选人必须在表面上装出慈悲、忠实、忍耐、公正、笃信的样子,只要不妨碍到他们的权力利益,他们也会讲仁义道德,也会许下诺言,信誓旦旦,保证遵守。

不用马基维尼的《君王论》教他们,他们也知道,建立丰功伟绩的政客并不需要重视遵守承诺,懂得运用阴谋诡计就够了,最终征服那些盲目守信的人就好了。在遵守信义于己不利的时候,他们不会遵守信义,但仍会装出遵守信义的样子。

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讨论

从辩论中催化了很多热火朝天的思考和争论,到处发生,到处可见,莺啼燕飞,火树狂花。可是我更觉得很多有关香港、我地、抗争、公义、伦理的讨论,并不是在选举论坛上进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车厢、街头上、马路旁进行的。是的,我宁愿绕过高大威猛的选举修辞,聆听他们具体而微的故事。他的成长、学习经历如何塑造成今天的模样?他的自我介绍中,说了什么和隐藏了什么?他的选举工程中,有没有遇过魔鬼和天使?是怎样应付试探和感悟祝福?他爱什么、恨什么?他的抗争,有什么愿景和底线?他的战友是谁?他的对手是谁?

选举攻略,我识条铁。我都是埋首于个人故事好了。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网络图片)

真正的生活总在别处

手边的是几经波折才得到的《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这位中国首席性学家治学认真、言论破格、观点凌厉。她的“真正的生活总在别处”--周围的生活平庸狭窄、枯燥乏味、一成不变,每天的日子都被衣食住行所填满,毫无色彩和光亮。

她就是不屑、就是要逃离、就是要拒绝;唯有拒绝,才能赋予自己激情和想像。在自传中,李银河从容自在地分享她的寒微身世,怎样以“工农兵学员”的问题背景求学,以及放洋留学,“是想恢复理智,想了解一下在正常社会中生活的正常人们是怎样想事情和做事情的”。

当然,她跟王小波的传奇爱情故事,早成佳话。如今王小波不在,她跟一位女变男的跨性别者“大侠”的相遇相知相恋,也率性交代,叫人祝福。作为一个高级知识份子,不讳言自己对“虐恋”(SM)的感觉和养成经过,说得轻松和释怀。更叫人大开眼界:“虐恋是性感的极致”、“虐恋是对快感的全新可能性的真正创造”、“只有变态才是美”。李银河著作等身,《虐恋亚文化》、《同性恋亚文化》、《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的问题》等都是中国性学研究经典,但她的故事才是传奇。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无懈可击,最叫人折服。

选举攻略,我识条铁。唯有故事。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