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骗夺命 | 遇骗长者特征多独居或两老住 心理学家:亲友忌责怪

撰文: 陈傲淇
出版:更新:

近年针对长者的骗案频生,老人家蒙受金钱损失之余,情绪受困或会郁郁不欢,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上周一(11日)屯门一名90岁婆婆受骗损失$40万棺材本后,疑不堪打击在寓所服药自杀,延至今日(18日)不治。有心理学家及社工分析长者心态,为何他们经常成为骗徒下手目标,并建议受害者的家人应多加体谅,切记不要责怪。否则长者将难以释怀,陷入自责中。
资深社工更指出遇骗长者有一大特征,就是多数为独居长者或两老一同居住,少与子女及亲友联络,即使遇上骗徒亦未能即时求证真确,终误堕骗局。

相关报道:屯门九旬妇堕电骗失$40万仰药自杀 留医一周不治

临床心理学家叶妙妍指,老人家容易受骗,皆因骗徒利用老人家听觉欠佳的弱点,当接到骗徒电话时,往往听不清楚电话内容,便会询问“是否某某?”,骗徒便会顺理成章假扮成对方的家人。骗徒其后便会唬吓长者,儿孙在外出了意外,利用其关心儿孙的心态。长者在情急紧张下,救人心切,难以理性分析事情,便会不加思索向骗徒付上血汗钱。

若长者不幸受骗,家人应如何应对?叶妙妍认为,事情已发生便不要责怪老人家,应体谅长者只是出于关心家人,才会蒙骗,应安慰长者“钱财身外物,最重要我们没事”,令长者尽快释怀,再循循善诱若遇到下次情况,应先联络家人求证。

区议员兼社工接获大量求助 受害人大多为独居长者

荃湾区议会主席兼资深社工陈琬琛最近也接获不少长者街坊求助,见尽林林总总的骗案手法。包括发钓鱼讯息,指长者收到没有订购的邮包,要求付费。或有骗徒上门,推销电视机顶盒服务,哄骗若不购买有关服务,便不能观看电视。而目前最常见的为“猜猜我是谁”电话骗案,假扮为对方的亲朋戚友,牵涉刑事犯法被拘捕,需要保释金。

他提醒,遇骗长者的家人切记不要责怪老人家,例如训斥“咁辛苦揾钱,你又畀人呃晒”或质疑“点解你咁都信?”,长者蒙受金钱损失之余,原本已郁郁不闷,若受到家人指责便会更加自责,自觉“无用”,更加影响受害人的情绪。久而久之,长者不再愿意、不敢向家人分享自己想法,害怕被家人嘲笑。

陈琬琛指,大部分遇骗长者有同一特征,多数为独居长者,或两老一同居住,少与子女或其他亲友联络,即使遇上骗徒亦未能即时求证真确,“无人可以畀佢哋问”,终误堕骗局。

反诈骗协调中心网址按此
警方‘防骗易’咨询热线18222

求助网站和热线: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热线:23892222

医院管理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7350

东华三院芷若园热线︰18281

撒玛利亚会热线︰28960000

社会福利署热线︰23432255

生命热线:23820000

利民会《即时通》:35122626

明爱向晴热线﹕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