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跻百大轰拨款不公 研究奖项八大最多 教育局:已研公平分配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最新大学排名早前出炉,香港城市大学跻身全港至99名,为本港第5间打入前100名的大学。不过,城大事隔一日回应“喜讯”时,先指出各种排名低估该校,更罕有炮轰政府冷待科研,城大获教资会的资助亦与其国际学术地位不相匹配,更要自资5亿元首创“HK Tech 300”计划,政府却闻风不动。

统计教资会2020/21年度城大的资助情况,其获得的资助,包括经常补助金及各种研究项目拨款,数目均列八大第4至7位;至于城大该年度研究作品总数排行八大第三,仅次于港大及中大,但获奖数目则达到296项,与中大同列第一。

教育局回复指,教资会2019年已就研究用途拨款分配机制作检讨,将由2022/23至2024/25三年期整体补助金拨款起,考虑各大学在“研究评审工作”结果及研资局资助计划的拨款结果两方面的表现后,按照一致的标准和相同的程序,公平分配拨款予各院校,以反映各大学的研究质素及其相对优势。

▼点击睇本港5间大学THE全球大学排名变动▼

城大打入两大榜单前百位

城大近年大举发展科研,其今年在两大大学排名,即THE及QS排名中,均有跃进的成绩,并打入全球百大,当中最新公布的THE将其列为第99位,亦是全港第5位;QS排名则为全球第54位,是全港第4位。

城大罕见批评教资会资助与其学术地位不匹配

与其他同打入百大院校的本地大学不同,城大回应并无就成绩表达欣喜,反指自己“迟获国际认可”,又称该校被各种排名皆低估城大的学术实力。回应更罕见批评政府多年来对科研投入的比例远较邻近地区低,城大获得教资会的资助,亦与其国际学术地位不相匹配,城大更必须自筹经费,才招收所需的全球年轻人才来香港攻读博士课程。

城大获教资会经常补助金排八大第4

翻查教资会统计资料,2020/21年度,城大获教资会经常补助金总额为28.8亿元,为八大之中第四多,获得新增研究项目拨款约6亿元,进展中的研究项目拨款则有23.4亿元,均排列八大之中第5位,与其在THE的排名相若。不过,其新增合约研究项目拨款,以及进展中的合约研究项目拨款,则分别排行第6及7,较其排名低。

研究得奖数目与中大并列八大第一

至于各大学研究及得奖情况,根据教资会统计,城大2020/21年度共有3,661项研究作品,当中2,591项已经过审阅,两者数字均在八大之中排行第三,仅次于港大及中大。城大该学年多达296项研究得奖,与中大一样共列首名,其次是科大、理大及港大。

城大校长郭位。(资料图片)

教育局:教资会确保拨款分配机制公平

教育局回复查询指,教资会为确保研究用途拨款分配机制公平一致并与时并进,于2019年就该机制作检讨,过程包括曾咨询大学意见,并于2020年公布检讨结果。由2022/23至2024/25三年期整体补助金拨款起,教资会在考虑各大学在“研究评审工作”结果及研资局资助计划的拨款结果两方面的表现后,按照一致的标准和相同的程序,公平分配拨款予各院校,以反映各大学的研究质素及其相对优势。

教育局又称,研资局在评审研究计划书时,亦会按照国际做法,采用学者评审机制,并以学术质素及价值为主要考虑因素。

该局强调,政府一直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在2022/23至2024/25三年期内,整个教资会资助界别的拨款额为632.13亿元,政府一贯以整笔拨款的形式向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提供经常补助,当中约23%为研究用途拨款。此外,政府设立“研究基金”支持大学的研究项目,并在2019年向基金大幅注资200亿元,令总额增至460亿元,以加强对大学进行学术研究的支持。

教资会。(资料图片)

在2022/23学年,研究资助局资助计划的整体预算约22.7亿元,较2019/20学年的13.1亿元(即注资前)大幅增加超过70%。此外,政府亦积极为高等教育界开拓研究经费来源,并于2019年8月拨款30亿元,推出“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以加强院校与私营机构在研发方面的协作。

创科局:施政报告已推多项措施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则表示,过去5年,政府共投入1,500亿元支持创科发展,当中超过四成用于支持研发和相关的吸引或培育人才计划(不包括创科基建的承担额),又指刚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已提出多项创科新措施,进一步推动本地研发的新措施,以完善创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