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叫孙文号逸仙 为何世人总称他“孙中山”?揭名字真正由来

撰文: 风传媒
出版:更新: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本名其实不叫“孙中山”,他终其一生也从来没这么自称过。

但后人总是这样称呼他,而不是本名“孙文”,就连官方也不例外。

以前台湾政府为了纪念孙文,台湾有非常多以“中山”为命名的地方。除了有台北市中山区,还有中山国小、国中、高中、大学,军队里室内集合的地方叫做“中山室”,全台更有142条“中山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实这个名字的背后大有玄机!

一个图辑看清最终“孙中山”脱颖而出真正原因(点图放大阅读):

+25

孙文到底叫什么?

孙文出生于清末,在那个时代,命名的方式、规矩非常复杂,就像国文课本上的作者一样,有名、字、号等不同的称呼。他在孙家族谱上记载的名字是孙德明,幼时的小名则是帝象,因为亲人在他出生后没多久,就去了故乡的北帝庙(玄天上帝庙)拜契,让他成为北帝君的“契子”以求护佑,并不是为了当皇帝才取了一个这么霸气的名字。

而孙文则是他去上学后,学堂的老师为他取的“训名”,老师帮他取了名后顺便也取了字,通常名和字之间的关系是相近或相反的,老师将他的字取为“载之”,马上就能联想到韩愈所说的“文以载道”,可说是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呢!

而许多国外的翻译将孙文的名字翻译成“孙逸仙”,则是他的“号”,字、号大多时候是别人称呼时会用的,因为在以前直呼别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而“逸仙”也不是他一开始就取下的号,而是在他18岁那年在广州受洗时,领了教名为“日新”,是取自《大学》之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牧师依“日新”之粤语谐音所改成了“逸仙”。

另有趣的是,满清政府在公文中提到孙文时,会把他的名字写成“孙汶”,这并不是写错字!在清朝政府的习惯中,犯人的名字通常会加上水字旁部首以视为江洋草莽大盗。

【相关文章】史上最悲情蒋夫人陈洁如 至死无法揭蒋介石负心 成共产党政协死于香港(点图放大阅读)▼▼▼

+28

“孙中山”到底怎么来的?

有人以为,“孙中山”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故乡叫中山,但事实是相反过来的。孙文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1925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便把其家乡改名为中山县,发展到今天的中山市。

要知道在清末时,革命党人为了摆脱通缉或隐蔽身分常常用化名活动,孙先生自然也不会例外,又因为他待在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常用的都是日本化名,“孙中山”就和他其中一个日本“中山樵”有大大的关系。

1896年,孙先生探访完日本众议院议员犬养毅后决定留在日本,要投宿旅馆时,掌柜不知道孙先生是中国人,要求他在出宿泊帖上署名。跟在他身旁的平山周想起刚刚经过的日比谷中山侯爵邸,于是就在姓氏栏填上“中山”,这时候孙先生突然抢走他手上的笔,在名字栏填上“樵”,并跟他说:“此乃中国山樵之意也”,自称为中国樵夫。

“中山樵”既然是化名,那为何后来大家又会称他“孙中山”呢?对此,世新大学人社院院长、长年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李功勤教授解释,1903年,当时一位革命派人士章士钊翻译了孙中山好友宫崎滔天的著作《三十三年之梦》(中译版名为《大革命家孙逸仙》)。在书中,他把孙先生本姓的“孙”和化名中的“中山”连用,从此“孙中山”这个名称开始广为流传,也被当时的革命党人士所采用。而当时的革命党人士,也可以说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国民党全面掌权后,“孙中山”也从此成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官方认证的名称。

【本文经《风传媒》授权转载,原文:国父明明叫孙文、号逸仙,为何世人总称他“孙中山”?一段秘史,揭开这个名字的真正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