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国钧:唯香港无国安法律才正常? 时间会证明香港无变

撰文: 文睿
出版:更新:

新政府架构重组,增设“副司长”一职。律政司首任副司长由前立法会议员张国钧出任,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笑言与司长林定国都来自政府外,第一个感觉就是“好多会开”。从事地区及议会工作多年,张希望这些经验有助将法律议题“显浅易明”地向公众传达,正构思多向外界宣传律政工作:“好多廉政乜乜、警队节目,令社会多啲了解佢哋,其实律政仲多呢啲故仔。”
至于《基本法》第23条立法,张国钧重申仍在积极进行研究,一旦有结果就会提交特首,再咨询社会、充分解说。他强调今次的研究范围广阔,参考了很多地方经验、本地实际状况及需要,“希望做得完善啲、彻底啲、广泛啲,唔希望通过后会有情况处理唔到,要频繁修修补补”,务求将一切可预视的情况包含在内,堵塞所有漏洞。
张国钧指与《港区国安法》一样,明白有人很关注及担忧,但这些国安法律并非香港独有,“担忧正正来自过去人有我冇,系过去冇,正常呀?定系有,先系正常?”他希望社会明白,全靠这些法律才令社会稳固。

入官场再无暑假:依家提问题要谂解决方法

张国钧加入律政司前是民建联副主席,曾经担任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身兼多职。加入热厨房,最大感想为何?他开玩笑指:“好多会要开,同埋无咗立法会嘅暑假。”他续称,以前作为立法会议员主要是发掘问题,平时开会“㩒完掣”发表意见即可,但现时人在官场,发现问题后,更要自己想出可行解决方法,方方面面都配合到。

本身是事务律师的张国钧称,与曾任大律师公会主席的司长林定国正好互相补位,分工很视乎未来的磨合:“例如有时司长有嘢唔想做、唔擅长,咁咪由副司长顶上。”张国钧初步负责四大范畴工作,包括法治教育及推广、培育人才、大湾区协作及法律科技,有需要时,亦要在其他议题协助司长。

张国钧鼓励中学生投身法律工作。(梁鹏威摄)

政治环境改变导致法律人才流失?

法律一向被视为“神科”,以往吸引不少高材生报读,不过今年新出炉的8位DSE状元却无意修读。作为“法律界师兄”的张国钧不认为与政治环境有关,他指,公众仍然对香港法治有信心,“依然会喺香港法庭打官司,大家都觉得可以喺制度内揾到公义。”只不过,世界变了,年轻一辈不再拘泥以传统三师(会计师、医生、律师)来定义成功。

他正构思以较有新意的方法,向外界介绍法律工作,以律政司为例,除了刻板印象中的检控工作,还有法律草拟工作,希望令年轻一代了解,吸引有兴趣的人加入:“好多廉政乜乜、警队节目,令社会多啲了解佢哋,其实律政仲多呢啲故仔。”

提到移民潮下法律界的情况,张国钧称人才流失有不同原因,“有人想去其他环境又有,因为疫情限制又有。”不过,他认为随着疫情趋稳,时间也会证明香港的社会秩序无变,加上未来加强与大湾区合作,提供不同发展机会,自己并不担心人才流失问题,正如“九七”后也有不少人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