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像】拍下北韩最真实的一面?通讯社摄影师的北韩纪实

撰文: 樊素心
出版:更新:

香港有网民在讨论区组团往北韩旅游,17人包团于今年初到北韩游玩。期间部份团友趁晚上导游不为意,自行离开指定住宿的羊角岛酒店,希望看到北韩最真实的一面。在资讯封锁的北韩中,到底何谓最真实的一面?北韩人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国际通讯社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和路透社(Reuters)皆有派摄影记者往北韩采访,他们镜头下的北韩,又是怎样的呢?美联社是第一间获北韩政府准在国内设立分部的西方传媒,设立该分部的摄影师是 David Guttenfelder。他是7届世界新闻摄影奖得主,曾到北韩采访40多次,2012年成立美联社北韩分部。2013年7月,新加坡摄影师 Wong Maye-e 与David Guttenfelder 一起报导结束韩战的停战协议签署60周年,后来David Guttenfelder离开美联社,Wong Maye-e接棒成为美联社经常被派往北韩采访的摄影师。Maye-e 在《时代杂志》的访问中透露,她尽量每月花10天留在北韩采访,而她在北韩拍摄时都会有监护人陪同。她说:“我和监护人之间需要建立信任,我们的关系好像不错,但也有微妙之处。”她补充:“摄影师在北韩不能随便闲晃,这令我不可能用随心或轻松的步伐去吸收这国家的所有事物。我只能够耐心地等候。在北韩工作就只能如此,没有其他方法。”另一名被派往北韩的路透社摄影师 Damir Sagolj 的作品亦值得留意。他于2011年于平壤拍摄的一帧照片夺得当年的世界新闻摄影奖。出生于萨拉热窝的 Damir Sagolj 走访巴西、菲律宾、中国等地采访,他于去年更被路透社选为年度摄影记者。摄影: Damir Sagolj(路透社), Wong Maye-e(美联社)撰文:樊素心

在资讯封锁的北韩中,到底何谓最真实的一面?北韩人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国际通讯社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和路透社(Reuters)皆有派摄影记者往北韩采访,他们镜头下的北韩,又是怎样的呢?图为美联社摄影师于去年9月24日在空军表演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当天的表演有北韩市民参观,活动上亦有啤酒饮用。该空演目的是推广元山市一个翻新了的商用机场。(Wong Maye-E/美联社)
图中的是平壤的双层巴士,Maye-E在去年9月28日早上上班的繁忙时间拍下这张照片。美联社是第一间获北韩政府准在国内设立分部的西方传媒,设立该分部的摄影师是 David Guttenfelder。他是7届世界新闻摄影奖得主,曾到北韩采访40多次,2011年成立美联社北韩分部。2013年7月,新加坡摄影师 Wong Maye-e 与David Guttenfelder 一起报导结束韩战的停战协议签署60周年,后来David Guttenfelder离开北韩,Wong Maye-e接棒成为美联社经常被派往北韩采访的摄影师。(Wong Maye-E/美联社)
Maye-e 在《时代杂志》的访问中透露:“摄影师在北韩不能随便闲晃,这令我不可能用随心或轻松的步伐去吸收这国家的所有事物。我只能够耐心地等候。在北韩工作就只能如此,没有其他方法。”照片中是北韩牌子的香烟,滤咀的位置有个笑笑脸。(Wong Maye-E/美联社)
去年6月25日,在平壤的街头,两名小女孩吃著零食,边走边聊天。Wong Maye-e 尽量每月花10天留在北韩采访,而她在北韩拍摄时都会有监护人陪同。(Wong Maye-E/美联社)
平壤街头的两位女交通警在聊天,这亦是Maye-e其中一张受网民欢迎的北韩照片。她说:“我和监护人之间需要建立信任,我们的关系好像不错,但也有微妙之处。”(Wong Maye-E/美联社)
另一名被派往北韩的路透社摄影师 Damir Sagolj 的作品亦值得留意。他于2011年于平壤拍摄的这帧照片夺得当年的世界新闻摄影奖。照片摄于2011年10月5日,发光的是平壤市内一幢建筑物的金正日肖像。(Damir Sagolj/路透社)
出生于萨拉热窝的 Damir Sagolj 走访巴西、菲律宾、中国等地采访,他于去年更被路透社选为年度摄影记者。这是 Damir Sagolji 于去年5月在平壤火车站月台拍摄的照片。(Damir Sagolj/路透社)
Damir Sagolj 于去年5月采访设于平壤的万景台少年宫,该处是北韩培训青少年的学校,学生可学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Damir Sagolj/路透社)
去年5月10日,朝鲜劳动党举行烟花庆祝活动,当晚亦有大型集体舞蹈表演。(Damir Sagolj/路透社)
集体表演除了有女性舞蹈员跳舞外,亦有男士参与。(Damir Sagolj/路透社)
相信不少旅客对北韩的第一印象都来自平壤国际机场,图为该机场的一位女店员,摄于去年5月3日。(Damir Sagolj/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