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指挥中德建交音乐会 鲍恒毅:我是台湾人,不适合参与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旅欧台湾指挥鲍恒毅受邀指挥其中一场庆祝活动,不过他以“中国不是我的国家、台湾人不适合参与”为由回绝,言论引起争议。
台湾媒体《中央社》报道,鲍恒毅表示,中方人士上周透过维也纳音乐大学的老师询问他,是否愿意在德国汉诺威(Hannover)近郊指挥庆祝中德建交周年纪念音乐会,对方特别强调是音乐活动,没有政治意涵,台湾指挥也可参与。
尽管主办单位愿意出机票,也有丰厚的演出费,鲍恒毅还是马上回绝。他指,这是政治活动,现场可能出现五星红旗,不适合台湾人参与,而且“中国不是我的国家”,因此回绝对方邀约。
鲍恒毅在社交媒体上就拒绝邀约表示,身为台湾人的悲哀与无奈, 就是当说出“我是台湾人”这句话时, 会莫名其妙被认为“搞政治”、冲动叛逆, 刻意沉默或顺应当下矮化的, 反倒被解读是成熟、“顾大局”。
他说:“若能在德国指挥,期待, 又是德国乐团,极乐意; 但得低头陪衬共产,先不了。 跟与哪国的人合作没关系, 关键是场合与意义。 若仅自私为了曝光、舞台、收入 和那几口其实吃了消化不良,良心不安的饭, 何苦忍辱作贱自己和国家。”
有内地网民表示:
“从血缘上讲,如果是日本人,应该去日本,如果是原住民,应该回到远古。如果是大陆过去的汉族或五族或任何族,说这话就是灭祖,自念无父无君,野生禽兽。”
“庆祝中德建交,他去确实不合适。”
“解放台湾之日,看他怎么说。”
“那他还是寄希望于下辈子投胎当德国人吧。”
现任驻德国台北代表处代表、前行政院新闻局局长谢志伟说:“在很多的可能里,我们生为台湾人,没有选择的可能。在很多的可能里,仍然续为台湾人,难能可贵的选择。世事原本很单纯,碰到台湾偏转弯。我仅单纯谢谢你,坚毅有恒守台湾。此时此刻,弥足珍贵!Alles Gute(一切顺利)!”
有台湾网民表示:
“知识份子的义利之辨,认同之辨清晰明辨,不为势折,不为利屈可敬可佩。”
“真正值得骄傲的台湾人。”
“赚钱也要赚有尊严的钱。”
现年30岁的鲍恒毅毕业于台北教育大学,曾任台北爱乐青年合唱团助理指挥,他曾于2019年在斯洛维尼亚和波兰举行的指挥比赛获奖,今年6月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University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Vienna)完成管弦乐指挥最高演奏文凭,未来计划在台湾发展演出事业。
王毅:中德关系“五十而知天命”,幼苗长成大树
2022年7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的重要年份。50年来,中德关系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大树,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结出丰硕成果。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中德关系已经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成熟阶段。中方愿同德方总结经验,规划好下一个50年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贝尔伯克表示,德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期待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深化两国全方位合作。希同中方筹备好两国政府磋商机制新一轮会议,开展法治、民主、人权对话,加强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和减排交流合作。德方认为国际社会应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坚持原则,维护国际秩序,希望中国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中国驻德大使馆的“中德关系概况”指,中德1972年10月11日建交,关系发展顺利。1989年德参与对华制裁。1992年科尔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1993年制定以中国为重点的亚洲战略,两国关系全面恢复。
2004年5月双方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2010年7月双方发表《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并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机制。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举行五轮中德政府磋商。2014年3月中德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在欧最大贸易伙伴为德国
双边贸易方面,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经中方统计,2018年双边贸易额为1838.8亿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中国对德国出口额为775.5亿美元,同比增长9%,进口额为1063.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德方对中贸易顺差287.8亿美元。2019年1-9月,中德双边贸易额1384.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中方出口额59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
对华投资方面,德国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19年9月底,中国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0689个,德方实际投入347.7亿美元。技术合作方面,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9年9月底,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25166项,合同金额862.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