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患眼癌 延误医治或要摘眼球 家长靠闪光灯影相助揭病征

撰文: 蔡翠娴
出版:更新:

眼睛是灵魂之窗,但如不幸患病,又延误治疗,就可能影响视力、甚至摘除眼球。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现时最常见的儿童原发性眼癌,如未及时就医,患者可能需要摘去眼球,甚至死亡。眼科专科医生范舒屏表示,家长亦可自行为子女做个简单检查,帮子女拍照时开启闪光灯,透过照片观察子女瞳孔是否呈白色,如发现有异,应及早求医。

为儿童定期验眼,有助及早发现有否眼疾。(资料图片)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简称RB ),占儿童癌症的4%,香港每年约发现5至10宗新症;但中文大学早前一项调查发现,超过95%的家长从未听过RB。养和医院眼科专科医生范舒屏表示,RB多于幼年期发生,原因包括家族遗传及基因突变,病发年龄由数个月至几岁不等,令儿童未能清楚向家长反映视力问题,加上家长对此症认识不深,导致延误治疗,患者最终可能需要摘去眼球,甚至死亡。

家长如在照片看到子女瞳孔有白色反光,应及早求医。(资料图片)

拖延半年处理 男童须摘眼球

范舒屏说,RB病征包括斜视、眼睛发炎,以及最常见的初始征兆──白瞳症,即从照片看到瞳孔有白色反光。范忆述,曾有家长在儿子4个月大时已从照片上发现他瞳孔有白光,但都不以为然,即使觉得他反应慢,亦以为属正常情况,拖延至6个月后才求医。不过,男童的眼癌已去到末期,而且毫无视力,只能摘除双眼。她推断患症原因与家族遗传有关。

后来这个家庭幼女甫出生,便开始接受检查,在1至2个月大时亦查出患有有RB;但因发现得早,所以用了约一年时间的局部治疗,便完全痊愈、视力毫无影响。

范舒屏表示,较后期的RB通常需要进行眼球摘除手术,不但使患者丧失视力,更会影响其外观;即使患者接受化疗或电疗治理,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电疗会令眼腔附近头骨凹陷及影响脑部发育;若能及早诊断,RB则可透过局部治疗如激光保视力、眼球,及减少副作用。

她提醒家长,可靠影相观察子女有否患癌,拍照时应开启闪光灯及不要关闭“防红眼”功能,如发现子女照片瞳孔有白光,就要及早求医。若父母有患RB病史、子女有出现白瞳症状,可考虑做RB检查。

范舒屏提醒家长,为子女拍照时可开启闪光灯及不要关闭“防红眼”功能。(蔡翠娴摄)

儿童癌病基金服务总监王小慧则表示,基金将会推出全港首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公众教育计划,提高市民对RB和白瞳症的认识,预计计划将在今年进行,为期18个月,现时正进行联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