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香港创科展|学界创科人才跨界对谈 挑战现状成就未来
创新科技成为全球热话,为了增加竞争力,近年香港中小学界亦积极推动创新科技相关的学习体验。由香港创新基金举办的首届香港创科展,主题为“大想头 齐创新”,将展出由120队参赛入围的中小学师生队伍研发及设计的成果,分享对生活的创新意念,鼓励年轻人一展创意,应用创新科技于解决日常生活难题。
摄影:黄宝莹
为全方位培育新一代创科成就,香港创新基金主席黄永光先生指出:“香港创新基金一直深信创科人才必须从小培养,今年正值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我们很高兴透过举办首届香港创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他们的发明和创意的平台,借此推动学校、老师与学生携手成就无限创意,不但令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亦可为香港未来发展,为配合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好准备。”
为推动创科生态系统发展,同时鼓励年轻一代,两位来自创科界的翘楚,原香港数码港主席及香港创科展评审委员林家礼博士及香港创新基金及信和集团创新联席董事杨孟璋先生,特意与四位中、小学生:万钧伯裘书院陈俊明同学、圣士提反女子中学关恩莛同学、陈瑞祺(喇沙)小学蔡滨骏同学和荔景天主教中学司徒元皓同学轻松相聚,大谈创科理念、趋势与看法,解锁更大的创科成就。
不惧挑战 走一条没有走过的路
做人最怕一成不变,创新科技更是不能不变。正因全球对科技的重视,造就创科专才崛起,香港的创科事业愈来愈受政府、商界、学界和民间的支持。林博士说比起以前透过传统方法学习,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让学习过程更丰富、便利。“创新科技从多方面改善民生经济,无论医疗保健、金融服务、文化艺术、娱乐旅游、教育学习以至交通出行,让各行各业更具竞争力及发展机会。”
从来好奇心总会让人走得更远,杨孟璋先生分享,想于创科路上突破界限,除了积极求知,更重要的是不怕失败,坚持尝试。“在崭新的创科领域中,同学们应该保持永不自满、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心态。挑战现状,利用新科技提升现有的价值,香港要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指日可待。”
创新求变精神 打破自己界限
香港很多传统父母都希望子女成为四师(律师、医师、建筑师和会计师),进入数码年代,要成为智慧市民,就要从小培育。近年各类创科培训及比赛大行其道,其实学生又如何发展自己的创科之路?
关恩莛同学认为在初中STEAM课程,当中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她奠下创科重要的基本功,升上高中后参加同类型的比赛时,再学习不同范畴的科技,就更加融会贯通。司徒元皓同学指现时网上有很多学习途径,可以利用大数据反复研究,更有效制定最合适的学习方案。
研发过程中总会经历失败,陈俊明同学说,遇到挫折时不必急于突破,反而是要从中学习,并加入新元素去解决问题,突破自己;蔡滨骏同学补充说,有时靠自己单一的力量未必足够,利用团体的力量互补长短,更可发掘事情的另一面。
云集国际人才 成就国际创科中心
推动创科生态系统并非一朝一夕,杨孟璋先生对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非常有信心。“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平台,不少人才来自世界各地,互相交流,互相进步,发展出更多元的创意科技。”他亦寄望年轻一代可以把握机会,扩阔视野探视世界,信和集团同时配合政府的政策,致力培育新世代对创科的兴趣。
林博士认为本地的创科产业有很多优势,香港置身大湾区,是最有前途及发展最快的湾区,比三藩市、东京及纽约湾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得天独厚。“在资源投入、民间支持、政府动员及社会各界合作方面,更属前所未见。”香港要保持开放、开明的文化,吸纳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及科技公司落户香港,才可以进一步提升香港的战略地位。
香港创科展
展览日期及时间︰
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2022年6月26日(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3G
(资料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