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有片】学生上堂吹胶杯玩盐 校长:更能提升学习成果
STEM教育代表以科学 (Science) 、科技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四个范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意和解难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2015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动STEM,教育局便随之发放一笔过十万元津贴给所有小学进行推广。在香港这个考试导向型的教育制度下,推行STEM这种体验式教育的反应是如何呢?佛教慈敬学校自去年9月开始正式推行STEM,学生们非常享受边玩耍边学习,家长亦认为这能够提升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校长及老师们都乐见STEM的效果,但坦言政府在政策及资源支援上仍十分不足。这天,记者走进校园,跟一班小学生一起上课,亲身体验STEM的学习乐趣。摄影:潘思颖
“啊……”这不是小朋友的吵闹声,也不是他们的惨叫声,而是老师带领一班小一学生念的“咒语”。他们轮流手执一个胶杯,卖力地对着胶杯喊叫,穿着实验室白袍的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杯中小胶珠的状况。问及学生们观察到小胶珠发生什么状况时,大家都异口同声说:“震动!”。眼见学生们都有仔细观察实验,李老师便随之作出简单的解说:“声音所发出的震动会传到空气里,震动从空气传到纸杯的底部,纸杯里面的小胶珠才会感受到震动而跳起来。”
有小朋友发现在轮流“念咒语”时,其他同学杯中小胶珠跳动的样子跟自己的不一样。李老师见状便说:“你听听你跟旁边的同学声音相不相同?李老师跟你的声音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杯中的小胶珠跳动的模样都不同。”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带到下一个实验。
食盐也能做实验
范副校长拿出一个用黑色垃圾袋和保鲜膜覆盖着的大胶盘,在上面撒盐巴,然后请学生预测上面的盐巴会怎样。一位学生回答:“我们发出声音,盐会震动”,另一位又说:“盐巴会变出不同形状。”小朋友得到第一个实验的经验,大概都能预测得到实验结果。之后,范副校长便邀请不同学生轮流上前,向胶盘大喊。学生成功让盐巴跳动后,她又引导他们改变声线大小和声调高低,让盐的形状有所变化。小朋友每次看到同学变出不同形状的盐,都十分雀跃,“哗”声四起。
实验中,当我们发出声音时,嘴巴附近的空气会产生震动,震动从空气传送到胶面使其震动,同时带动盐巴震动,形成特别的图案。而盐巴出现不同的形状,是因为每个人的声线不同,震动到的胶面空隙亦不同。实验后,老师跟学生一起完课后研习,重温实验的步骤,并让学生以文字及图像记录个人感受。
最后,老师还有一个小实验让小朋友带回家跟父母分享。他们用纸折出小象鼻,向纸张中的空隙用力吹气,发出像小象叫声般的声音。空气经过纸张的缝隙时产生震动,继而发出声音。情况如我们说话时,空气经过声带产生震动,发出声音。学生们从实验连系到自己本身说话发出声音的原理,玩得尽兴之余又能学习知识,轻松愉快的STEM科学实验课随着一阵小象叫声结束。
除了小一,学校其他班级都有推行STEM。记者跟小四和小六的学生聊天时,他们很积极分享上STEM实验课时的感受。自制滑翔机是小六的Kary最喜爱的实验,“我们平常只听过飞机,没有听过滑翔机,那次是一个新鲜的体验。制作滑翔机时要找重心,平衡好才可飞得好。玩的同时可认识更多科学原理,所以我很喜欢STEM。”小四的Lyndon则觉得STEM的特别之处是可以自己动手做,边玩边学习。而同样是小四的Yoyo,觉得经常坐在课室里很沉闷,做STEM实验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
学生在学校愉快学习,当然会回家跟父母分享。家长陈太表示,小朋友回到家都会很踊跃地跟她说上课的情况,更会把实验带回家跟弟弟一起玩。有时候小朋友带回家的实验家长未必懂,需要小朋友反过来教父母,变相增加了亲子互动和沟通。而另一位家长林生则认为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强逼小朋友读书背书,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他们有兴趣的话,愿意学习,才会学得好。加上有实验让他们地从体验中吸收知识,学习效果会更加好”。
重视体验式学习及家长教育
“愉快有效地学习”是学校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宗旨。庄校长指出,现时香港教育面对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他认为初小的阶段应该要释放空间给小朋友提升学习兴趣,不应只著重纸笔评估的成绩。他指STEM是“learning by doing”,体验式的学习既可以让小朋友玩得好开心,家长又可看到他们的学习成果,正正达到课程改革的宗旨。老师们表示,以前的教学方式有拉牛上树的感觉,但课程改革后,学生表现比老师更踊跃,可见体验式学习的成效显著。
除了学生在校愉快学习,学校也十分重视家长教育,因为家长的看法会形成社会压力。庄校长指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家长的思维不变的话,单靠学校是很难成功改革教育制度。所以推行STEM等多元化活动时,要让家长看到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成果,建立家校互信关系。学校希望能与家长同行,让小朋友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里,都是在同一理念下成长。
树木最重要是根,资源不应只放在树上而不放在根
早接触早启发 但资源有限难以大力发展
庄校长认为让小朋友在初小阶段接触STEM,可以早些启发小朋友,让他们放远目光、勇于怀有理想。他指因为社会金钱至上的气氛,令香港小朋友很少立志当科学家,“他们没有想过自己原来可以更伟大,贡献人类,改变世界,所以我们要给小朋友一个梦”。虽然有不同机构在教材和培训上施以援手,但政府拨出的资源十分有限。庄校长指,政府只因应每年的盈余而发放一笔过的津贴,但STEM不能“放烟花式”发展,嵌入课程中长线发展才是最关键。另外,他又指政府投放较多的资源于中学、大学,但“树木最重要是根,资源不应只放在树上而不放在根”,政府应在小学阶段、小朋友好奇心的萌芽时期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建议政府可以邀请商界、非牟利团体或其他教育机构,跟学校合作发展。而最终STEM要在学历认可上有地位才可以持续发展,否则便会渐渐消失于一个考试导向的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