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吸血中介】80后夫妻扮银行职员 公园诱10苦主借贷骗29万元

撰文: 陈惠娴 邵沛琳
出版:更新:

吸血中介再有新招,咖啡室公园见客避闭路电视?近年,警方发现有中介公司以新手法借贷行骗,骗徒假扮银行及财务公司职员,为增强对方信任印制假卡片,并以“打游击”方法向苦主推销低息贷款,但需先缴交2万至7万元按金及服务费,才可申请借贷服务,十名财困男女被骗约29万元。昨日(3月14日)警方于马鞍山一个屋苑拘捕一对80后夫妇,并捡获多张提款卡及借贷文件等。

男疑犯涉与妻子设低息贷款骗局,昨日两人被警方拘捕。(陈惠娴摄)
+3

新界北总区重案组总督察黄奕隆表示,警方近年有不良的中介公司的新兴诈骗手法,疑犯会假扮银行及财务公司职员,诱骗受害人借钱,并以不同借口收取顾问费及保证金,从而诈取受害人金钱;警方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发现10宗相关案件,涉款约29万元。受害人均是接到自称银行职员及财务公司职员的电话,向他们推销低息贷款。受害人分别为3女7男,年龄介乎25岁至70岁,涉款由2万至7万元。

80后夫妻档行骗 警捡提款卡、借贷信

新界北总区的探员经深入调查后,展开“天轴”反借贷骗案行动,成功锁定集团的核心人物。至昨日(3月14日)于马鞍山一个屋苑拘捕一对夫妇,有黑帮14k背景的27岁姓梁的本地男疑犯,及其26岁姓萧的内地妻子涉案被捕;该对骗徒夫妇均报称无业,男疑犯为前中介公司职员,至近年自立门户,其妻负责随机(Cold-call)找受害人,至于他负责见客;行动中,探员捡获多张银行提款卡、借贷文件及信件等。

骗徒假扮银行、财务公司来电 印制假卡片

警方展示部分证物。 (陈惠娴摄)

骗徒自创借贷申请号码

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总共发生10宗同类案件,疑犯会假装银行及财务公司职员,以随机(Cold-call)的方式致电受害人,查询对方是否有金钱困难,可提供低息贷款服务。

案中受害人分别希望借款7万至80万元不等,而骗徒为博取对方信任,假扮正规公司印制假卡片,见面前更会将假卡片WhatsApp予对方。其次,疑犯会“自创”一组借贷号码,让受害人查询申请情况及过程。

于咖啡室公园见面 企图避开CCTV目光

此外,过去的中介公司骗案会用商业登记、于固定办公室工作。但新的中介公司则改为“打游击”方式,于没有闭路电视的咖啡室、公园、前往受害人工作或居住地见面。毋须交租金可降低成本,亦可防苦主上门追究;由于,部分的受害人已经破产,有人破产令在身、楼宇已经二、三按,他们比较难再向其他正规公司借钱,相对掉以轻心。

预缴数万元计划金 才能向骗徒借贷

警方捡获的信贷文件。(陈惠娴摄)

新界北总区重案组高级督察张宝月指出,受害人与骗徒见面后,骗徒要求对方交付2万至7万元现金,并指该款项为参加贷款计划的案金,有关款项交由有合作关系的信贷监察公司,用作监察受害人的财务状况、其财政能力的服务费,受害人亦需交出款项才能借贷。

但是,受害人交出计划金后,被骗徒施“拖字阙”延迟放贷,双方都见面一至两次就不会再出现。有受害人等待近两星期仍未“有钱到手”,遂致电骗徒,惟对方每次都称“等下消息先”,之后疑犯电话号码已无人接听。

市民不应轻信来电者 有疑问应核实身份

警方指出,旧式手法的中介骗案中,骗徒通常会“有钱过袋”予受害人,但是今次事件中的苦主“一个仙”都没有。新界北总区防止罪案办公室副主任戴玉麟表示,去年《放债人条例》修例后,所有银行及财务机构,只可以委托一些已于“公司注册处”登记的公司,新例订明,银行及财务机构不能向借贷收取任何费用。至于,市民如有任何疑问,应该向相关机构核实身份,并可于公司注册处网页内的“放债人登记册”查阅合资格公司。

政府为打击不良中介,去年初要求加强放债人牌照规管,由12月起,任何类型广告须列明“借钱梗要还,咪畀钱中介”的忠告,银行未来或须罗列相关告示。政府亦硬性规定,除了平面广告外,声音暨视像广告中,声音部分需要清晰听到,亦须在广告列出投诉热线,但不一定要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