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海】沙螺洞浪漫背后 疑违保育条例抽干湿地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沙螺洞大片油菜花田,吸引游人慕名前往,但浪漫花海背后,惹来环保团体狠批及市民争议。环保团体认为,村民以保育为名,种植油菜花,借此争取游人签名,反对兴建骨灰龛场。沙螺洞生态价值仅次米埔,逾5成蜻蜓品种以此为栖息地,种油菜花须先抽干湿地,严重破坏原有生态。沙螺洞有9成面积的土地被规划作“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即使是私人土地,若要作农业活动,必需向规划署申请。长春社亦证实,油菜花田部分范围属“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须事先申请,质疑违反保育条例,已去信规划署。截稿前,仍在等待环保署的回复。

青山绿峦,一片金黄花海,开得正盛,沙螺洞浪漫背后惹来争议。(黄伟民摄)

原居民:“搞起个场” 打造油菜花田地标

长春社指沙螺洞湿地不宜种植油菜花,会影响蜻蜓栖息地。(资料图片/黄伟民摄)

油菜花田负责人为沙螺洞村村民权益委员会会长张伟国,他称该处为私人土地,去年7月开始平整土地,10月从湖南购入油茶花种子,希望把沙螺洞打造成“油菜花田”地标。

张为沙螺洞原居民,经营士多,他称于36年前卖该地予发展商,但对方未有兑现承诺,为村民兴建房屋,又意欲兴建一个有 6 万个龛位的骨灰龛场。他曾向传媒透露:寄望能“搞起个场”,令对方履行承诺。今年2月,油菜花逐渐盛开,村内有庆典,庆祝第一造油菜花盛放。村口更设有签名册,村民呼吁到场游人签名“支持保育”,反对建骨灰龛。”另一名村民权益委员会会长李国强指,现已收集10万个签名,将来计划种植薰衣草。

对于是次油菜花田活动,长春社助理公共事务经理吴希文曾问及细节,张指农场正招募会员,会员种“种咩都得”、“种几大地方都得”。吴希文担心有人以“复耕为名,发展为实”,他认为若有心保育,则是“好心做坏事”。农场计划草率、不完善,而种油菜花需抽干湿地,改变原貌。若要维持湿地生境,可种植白米或西洋菜。不过,沙螺洞生态价值高,进行任何“复耕”,必需小心处理。

沙螺洞生态价值仅次米埔

长春社估计油菜田占至少7成“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SSSI)用地,大部分涉及“自然保育区”(CA)。(长春社)

去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及长春社早接获市民投诉,指原居民张伟国清除荒废农地植被,抽干湿地。上述2个环保组织均表示此举会破坏湿地生态,更威胁蜻蜓栖息地。惟该处属于私人土地,未被划入郊野公园范围的土地,因此即使位处“自然保育区”,由于清除植被没有违反地契,政府未能采取任何有效执法行动。张伟国指自己是土地业权人,斩树、清除植被并无违法。

沙螺洞生态价值高 复耕须得许可

沙螺洞位于大埔东北面,香港重要生态地点评分中,生态价值被评为全港第二高,仅次于米埔湿地,逾5成蜻蜓品种以此为栖息地。该处亦是全港数量最多、密度最高的萤火虫栖息地,溪涧更有香港斗鱼等珍稀濒危鱼类。

惟长春社于日前    (10月11日)     到场视察,估计油菜花田至少占“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7成用地,望规划署发出《强制执行通知书》,尽快清除油菜花田,并会密切留意湿地的复原情况。

环团建议:将生态价值高的土地纳入郊野公园范围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环境保护主任 (本地生物多样性) 陈颂鸣表示,现行的保育政策存有漏洞,特别是郊野公园“不包括土地”政策。“不包括土地”指位处郊野公园内或其周边,但又未被划入郊野公园范围的土地,难以管制破坏生态活动,沙螺洞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沙螺洞是香港77个郊野公园“不包括土地”的其中一个。世界自然基金会建议应将沙螺洞这类生态价值高的土地纳入郊野公园范围,渔护署可增加资源及派人管理。

不少媒体均有推介油菜花田作新景点,吸引大批市民到场。(黄伟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