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台湾“去蒋化”:拆铜像、换台币 数百蒋公铜像何处安身?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台湾“二二八事件”70周年,在绿营政府“转型正义”的号召下,“去蒋化”近日如火如荼。继台北中正纪念堂停播“蒋公纪念歌”、文宣品被“下架”后,台湾多地近日又发生“拆蒋介石铜像”事件。

其实长期以来,绿营一直以不同方式多次推动“去蒋化”,尤以2000年和2016年获得执政权时最为明显;而岛内对蒋介石(蒋中正)的功过,也是争议声不断。

二二八事件70周年,文化部长郑丽君25日表示,中正纪念堂有必要转型,提出组织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纪念堂商店将停止贩售涉及威权崇拜文宣品,开、闭馆停止播放“蒋公纪念歌”。(中央社)
桃园市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安置”了大量因“去蒋化”而移放的铜像。(维基百科)

多地蒋介石铜像被拆除

大学及公园等公共空间应否摆放蒋介石铜像数度受质疑,也有“蒋公铜像”被移走甚至破坏。

上周五(24日),郑宝清等13名民进党立委临时提案,要求行政院、教育部依法要求各级学校拆除蒋介石铜像,获台湾立法院通过,转呈行政院研拟方案。

今年1月,中兴大学将校内的蒋介石铜像移除,改立已故校长汤惠荪的铜像。2013年,台湾成功大学将本来树立成大校园的蒋介石铜像移送校史室安置,此前一年的二二八纪念日,该铜像曾被泼红漆。2003年3月,国立中央大学里的蒋中正坐像遭人“割头”,几周后连底座都被拆除运走。

2007年3月,高雄市政府将当地“中正文化中心”更名,去除“中正”两字,并将厅堂上的蒋介石铜像拆解并移走。

逾两百蒋公铜像被“安置”公园

类似事件近年多不胜数。争议声中,学校、公园及政府机构等不要的铜像往往会被送走,而地处桃园市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就是全台“安置”最多蒋介石铜像的地方。

1975年蒋中正逝世后,灵柩安置在慈湖陵寝,每逢忌日、诞辰,总有不少机关、团体前往谒陵,如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每逢蒋公忌日都会前往谒陵。1997年慈湖陵寝旁也辟有慈湖纪念雕塑公园,专门安置“去蒋化”后,各级学校或机关所捐赠的蒋公铜像。据统计,园内目前已有219尊蒋介石铜像。

公园内最大座雕像“伤痕与再生”。(资料图片)
公园内的蒋公铜像或坐或立,姿态万千。(网络图片)

剑指“中正庙” 要求转型​

在文化部长郑丽君这次宣布推动中正纪念堂转型之前,也曾有立委剑指“中正庙”。

2016年7月,时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提案,要求将中正纪念堂转型为卸任总统博物馆。他近日又再提案修法,将法律条文内的“先总统蒋公”改为“卸任总统”,让蒋介石“走下神坛”。

2006年,蔡同荣、薛凌、庄和子、前台联立委罗志明等人提案连署,要求将中正纪念堂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希望当时执政的民进党政府,能再加速中正纪念堂的更名作业。

新台币100元和200元纸钞上,分别印有的孙文和蒋介石肖像。(网络图片)

民进党立委:设计“新”台币,为“中正勋章”改名

除拆除铜像、剑指“中正庙”外,也有民进党立委在各领域提出“去蒋化”的建议。

今年1月,民进党立委高志鹏表示打算提案修法,推行“新”台币设计运动。他在Facebook表示:“现在钞票上还有孙文、蒋介石这些个人崇拜的偶像甚至独裁者,硬币也是大头,有些朋友说都看腻了,是不是该换了?”

2016年11月,民进党立委刘世芳对台军卫戍两蒋(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陵寝,向国防部长冯世宽提出质疑:“为什么要去卫戍两个死人?”她表示,两蒋陵寝是威权时代“独裁者的墓园”,国防部用公务预算卫戌,并不符合时代潮流和转型正义。

2016年4月,民进党立委黄伟哲曾倡议将台湾“中正勋章”更名。他表示,“中正勋章”以蒋介石命名,历史争议很大,也不符转型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