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结婚礼金差异大 河北农村三斤三两现金 长江流域“零礼金”

撰文: 杨曼璐
出版:更新:

2013年,一张号称是全国首份的彩礼地图出炉,而最近,内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推出更新版彩礼地图。时隔四年,多地彩礼节节高升,更呈现出落后地区和农村彩礼高企;而与之相反的是长江流域以及一线城市,却出现“零彩礼”现象。

最新版“中国彩礼地图”,各地结婚女方收取的礼金高低不一。(观察者网)

西部高东部低,山村高城郊低

《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报道,若结婚双方都有正式工作,则女方要的彩礼就会相对少些。如河北省保定某中学一名27岁教师的小安,去年结婚一共给出礼金6.6万元加买房买车。小安介绍,保定农村,如果男方没有正式工作,彩礼是10万元起步,还要在县城里买房、买车,这几乎是现在本地农村结婚的“标准配置”。

“万紫千红一片绿”合人民币15.5万元。(今日头条)

小安指出,当地农村还有很多其他讲究,比如礼金要“万紫千红一片绿”,即1万张5元(紫色)钞票、1000张100元(红色)钞票,再加一把50元(绿色)的钞票,需要花费至少15万元以上。还有的地方讲究“三斤三两”,即用3斤3两重的、崭新的100元钞票作为礼金,一共大约15万元。

4年来,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河南、山东、贵州、陕西、甘肃等地,且“越是贫困地区,越出现高价彩礼”。贵州的彩礼由2万元礼金加电器上涨为8.8万元礼金加“三金” (即各类金饰);陕西由3万元礼金加“三金”“三银”(即各类银饰)上涨为10万元礼金加“三金一动”(“动”指的是汽车);甘肃一些农村地区的礼金则疯涨为18万元。

而一线城市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彩礼情况差异比较大。4年来,北京市的彩礼由1万元礼金加礼品上涨为20万元加一套房;上海市的彩礼保持不变,维持在10万元加一套房;广州市的彩礼由1万元礼金加“三金”上涨为总价值5万元的彩礼。

在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对结婚首饰(耳环、项链、手链、戒指)更为看重,礼金可以商量,大体3万元到10万元不等;当地汉族男性结婚则需要20万元的礼金加一套房子(男女各付一半,或者男方买房、女方买车),而4年前,新疆的彩礼还不足九千元。在西藏生活的藏族男子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娶新娘不需要送礼金,只需要送数量不等的牦牛(8000至1万元一头)、羊或者汽车就行。

报道指出,在彩礼上涨的区域里,西部地区彩礼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贫困山区彩礼高于城郊村。

长江流域“零礼金”

长江流域如重庆市、武汉市等一些地区还存在结婚“零礼金”现象;一些女方家长即便索要彩礼,也不会自装腰包,而是返还给女孩,另外还会准备一份与男方彩礼不相上下的嫁妆。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村民男孩生育偏好少,父母因此可能对儿子女儿同等看待,同时自由恋爱的基础也比较好。因此,彩礼和嫁妆相当于双方父母的财产完成了代际转移。这一势头在深圳、北京等城市近年来也开始出现。

与保定农村不同的是,华南农村的彩礼正大幅度下降,调查称以农村公务员工资作为参照,广东省英德市农村的彩礼比35年前的水准下降了90%。

几年前,福建女子出嫁时满身金饰惹来网友议论。“天价嫁妆”背后是相互攀比、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微博图片)

天价彩礼源于男多女少现状

在不太富裕农村地区,水涨船高的彩礼无疑加重了家庭负担。“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了借债娶媳妇,“全家返贫”的情况,。

“天价彩礼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适婚人群‘男多女少’,导致女孩‘物以稀为贵’。”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超声波技术兴起并开始用于生男生女的检测,让长期存在的男孩偏好有了技术基础,导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持续走高。与此相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彩礼在农村兴起,并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相互攀比、希望一夜暴富的社会心态亦加重了天价彩礼的问题。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指出,很多农民既是“天价彩礼”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施行者。“很多人因为付给别人‘天价彩礼’,就想著通过收受‘天价彩礼’来补亏空,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