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浪漫 情人节礼物来自全球何方?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情侣们在情人节密密准备惊喜礼物及庆祝活动,别忘了背后有众多农民和工人,为情侣的玫瑰、礼物及浪漫活动默默努力付出。

情人节令情侣乐于消费,向来是巨大商机。然而我们买来的浪漫背后,这些礼物在底来自何方?(Getty Images)

节日从来充满商机。根据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估计数据,2016年情人节可为当地带来近200亿美元经济收益,而调查亦指出当地逾半情侣会庆祝此节日,平均预算147美元。礼物方面,最受欢迎的礼物首五位为糖果、卡片、出外庆祝、花朵及珠宝,全部所费不菲,价格最廉宜的节日卡平均亦需花费约18美元(约138港元),价格最高的珠宝则平均需166美元(约1287港元)。当我们在节日消费的同时,有否留意这些礼物到底来自何方?

消费项目 比例 花费
糖果 50% 26.22美元(约203港元)
节日卡片 48% 17.81美元(约138港元)
出外消费 38% 87.25美元(约676港元)
花朵 36% 40.57美元(约314港元)
珠宝 20% 166.08美元(约1287港元)

 

鲜艳硕大的玫瑰,是情人节的热门之选。(Getty Images)

玫瑰

凉爽的天气适合种植玫瑰,高海拔地区亦有助种出大朵及保存更久的玫瑰,令肯尼亚成为继荷兰、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后第四大出产国,为当地200万人提供职位,亦为该地带来每年5亿美元出口收入,低学历女性是该地行业主力。

于肯尼亚尼亚胡鲁鲁(Nyahururu),一名女工正在工厂整理玫瑰。(美联社)
工人会把玫瑰层层包装,以便运送。(美联社)
工人把玫瑰放进冷冻库以保持新鲜。(美联社)
缤纷精致的朱古力亦是情人节宠儿。(Getty Images)

朱古力

情人节的必备主角朱古力,喜爱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因此73%产量来自非洲国家,其中逾半来自象牙海岸,然而据美国劳工部资料,这些地区的可可业常涉童工及强迫劳动问题。可可豆种植不容易,因可可是脆弱且敏感的农作物,农夫要为其防风、防晒、防虫及防疾,直至种植后第5年才达到产可可果的高峰期。可可农夫的平均年龄为50岁,赚取的收入微薄,令他们生活难以改善。

于加纳,工人正把可可果剥开,并取出里面的可可豆。(Getty Images)
工人切开成熟的可可果,里面有大约30至40颗可可豆。(Getty Images)
可可豆采摘后需经发酵、干燥、烘焙等程序,之后才可剥壳及碾碎。(Getty Images)
情人节最昂贵的礼物之一是珠宝,背后亦有不少劳工辛酸。(Getty Images)

首饰

情人间山盟海誓的钻石、金银饰等,亦可见这些劳工问题。全球逾九成的金矿矿工于中小型矿场工作,估计约1亿人依靠小矿场工作为生。然而小矿场的工作环境常见有欠安全、设备不足等,令矿工曝露于危机之中。

布隆迪一名工人于金矿工作,装备简陋,未配备鞋、手套、安全帽等,只在头上绑上手提电筒。(Getty Images)
工人为金矿运送物资。成人工人一般每日可取得8美元,童工则每日可赚取2美元。(Getty Images)
印尼孩子于河坝附近淘金。(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