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来稿】评《兔之眼》:保卫儿童世界的城堡
林文宝等合著的《儿童文学》中对儿童小说下的定义是:是根据儿童心理需要和理解能力,配合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深入刻画人物活动的故事。儿童小说跟成人小说最根本的分别,就在于定义的前半部分,即小说本身是否从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出发。用我的话说,就是小说的作者需要一方面从成人的角度写儿童的世界,另一方面亦要用儿童的心灵和眼睛描写出属于儿童的世界。这种双重角度的描写,就是儿童小说的特质,其他儿童文学的类型,同样包含这种特质。日本作家灰谷健次郎的《兔之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郑子遴(儿童文学作家)
《兔之眼》成书超过四十年,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人普遍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大众对于教育的重视被视为战后日本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尤其在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由封闭型慢慢面向世界,如何教育新生代成为有竞争力的一群,成为重要的课题。教育改革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在任何改革之下都会产生被忽略的一群,《兔之眼》所描写的住在处理场中的基层小孩子,就是这类人。
小说的小主人翁铁三是个小一生,表现俨如硬汉子,他沉默寡言犹似哑巴,尽管被打骂亦不流泪,但对肮脏的苍蝇则爱护有加,甚至为了保护苍蝇而杀死青蛙也面不改容。现实中真有这些孩子吗?当然有,只要你放眼一些战乱地区,那些睁著圆圆的眼睛、鼻涕沾在鼻上还未抹干的小人儿经已荷枪实弹,被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战士,就会知道铁三这种孩子随时在你我的周围找到。作者没有渲染铁三的悲惨身世,只描写他有一位很疼爱他的貘爷爷,他希望给铁三幸福的生活,无奈生活逼人,尽管铁三爱与苍蝇为伍,又不爱洗澡,也无可奈何。在学校的老师眼中,铁三绝对是个烫手山芋,甚至对他采取放弃态度,只有初为人师的小谷愿意一步一步走进铁三的世界。
作者描绘的小谷老师并非头顶天使光环,亦非智慧和能力过人,相反,她未经世事,甚至带著一份天真进入校园,最初还被铁三杀死青蛙的行为吓得不想继续执教鞭。唯一推动她硬著头皮继续当老师的,竟是新婚丈夫的不支持态度,以及另一位资深老师足立的激将法。小谷老师为了一口气,重新开始教育铁三和班上其他孩子,却慢慢从孩子身上明白教育的意义,尽管丈夫不了解、不支持,甚至面对难应付的家长,现实环境亦出现排山倒海的困难,小谷也可以挨过去,因为她不再只是教书的人,而是和孩子共同面对困境的伙伴。
灰谷健次郎本身也做过老师,从小说的女主角小谷老师的名字来看,灰谷先生把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经历投射在小谷老师身上也说不定,无论如何,小谷老师不像《暴雨骄阳》(Dead Poet Society)中的基廷(Keating)老师,以独立特行的方式教育学生,甚至成为学生眼中的先锋、英雄;她是现实中的一位平凡老师,她面对顽劣的小孩子会恐惧、退缩,只是她有一颗单纯爱孩子的心,加上一份执著,就算一抹鼻涕一抹眼泪,都要继续教下去,甚至令读者想跟著这位柔弱怯懦的老师能否带领孩子成长,这就是《兔之眼》能吸引人读下去的原因。
小谷老师走进铁三内心世界的中段,作者刻意加插另一位重要的角色,就是智能迟缓的美奈子。在当年还没有甚么共融概念,美奈子就只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而美奈子入读小谷老师班的情节,令小谷老师和班上的孩子成长了不少,也给其他老师和家长一记棒喝。
小谷老师有教无类的单纯心态令其他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接受,群起攻讦,使小谷老师不合如何应对,甚至觉得自己做错,哭成泪人,要打起退堂鼓来。足立老师替她辩解的一番话就很值得作为成人的我们深思:
德国有座位在必鲁菲德的修道院,里面有个一生都和智能迟缓的人一起过日子的修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效果就做,没有效果就不做。这种想法可以称为合理主义,但是这点并不能套用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上。这些孩子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人生。重要的是孩子面对这样的人生也要感到喜悦,能够过得充实。我们努力的目标就在这里。”……小谷老师应该也没听过我刚才讲的例子。但是,小谷老师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很符合那位修女所讲的吗?
事实上,有许多老师会说不会做,有些老师则不会说,也不会做,只要身教才能真正能令孩子健康成长,因为身教孩子,同时也是教育自己的好机会。在小说中,成长的不仅有铁三、美奈子和其他小孩子,也有小谷老师和足立老师。
小说的后段描写小谷老师帮助铁三研究苍蝇,甚至替人解决苍蝇带来的问题,以及老师们为孩子共同保卫处理场都甚具戏剧性,不论读者是否认为有点夸张或煽情,都带出了一点反思:成人终究有保卫孩子世界的责任,如果处理场就是孩子的城堡(页32),成人没有权利动辄改造,甚至拆毁它。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到底是孩子的同行者,还是敌对者呢,这本小说或许能给他们一黠启发吧。
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兔之眼》尽管篇幅不短,但语言浅白,角色、情节都适合孩子欣赏,而小谷老师和足立老师,不啻是把儿童从成人桎梏里解放开来的一个代表,而这亦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特征,就如儿童文学评论先驱保罗.亚哲尔所言:
儿童并不会束手就擒地任人压迫。我们虽然希望主宰一切,他们却依然奋力争取自由:这是一场艰难的战争。我们不停地向他们推荐我们认为优秀的书籍,可他们从小就将它们扔在一边。
能够让儿童成长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人,就是儿童文学独有的使命。
【编按: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巧.克.力网上学习平台驻场作家,自由编辑及撰稿人。】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