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 不为自我阴柔感羞愧的男生

撰文: 小樽
出版:更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摄影:Kenny Li

Derek Chan是我会喜欢的男生,有点女性化又很gentleman,看得出这个男子不会对自己的阴柔感到羞愧,谁说感性、情绪化、纤细,只能是女生的专利?

这些特质正正亦体现在他设计的时装上。DEMO.是他创立的品牌,他的灵感来自昔日的经典男女装,不同的却是在DEMO.的世界里,男性与女性的特征界线是模糊的,他以圆润廓形、柔软结构及反传统的细节,去打破一直被stereotype的性别形像。

此所以“Contemporary”与“Classic”两字就是品牌的CORE DNA,他总在当代美感与往昔的经典中取得巧妙平衡,以简约手法去除繁复的男装穿衣规则,只保留精致的时装细节。小如一颗钮门,他都思考新的设计可否打破男女有别的观念。DEMO.的服饰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每一件单品,都可轻易的配衬正装或街头服装。只因设计师期望在急速的时代步伐下,再次让衣裳为我们赋予满足与庄重感。

o – object aD – Derek Chan

o:你是怎样踏上创作之路?小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设计吗?D:我从小时候就喜欢与艺术有关的事物,但不只是对时装设计感兴趣,所有美丽的事物,无论是它的外貌或由来都具有想去了解的欲望。真正设计和创作是由我在大学读时装设计开始,毕业后参加了Young Designer Contest及创作自己个人品牌DEMO.,才正正式式踏上时装设计之路。

o:对衣服/饰物最初的触动还记得么?D:对我来说,记忆里没有特别对某一件衣服设计产生触动。但我会对衣物之间产生羁绊,例如儿时妈妈亲织的毛衣、中学时穿起的校服、生命中特别的人送给我的服饰,那些穿起时能勾起往日时光的衣物。对我来说,衣服也可以是一种记忆的载体……衣服除了是一种表现自我的媒体,更能令我唤起内心的某些回忆。

o:你会怎样形容你的品牌/设计?D:DEMO.与我的设计方针,有三个重点,包括:Contemporary Classic、Love to Details、Soft Masculinity。

o:如果只用一、两句话来说明,你觉得设计是甚么/设计对你人生而言是甚么?D:设计是发掘一些问题,从而去解决它。

o:DEMO.是怎样开始的?理念从何而来?D:最新提出的系列是FW17,设计方针与刚才提及的Soft Masculinity其实很类似。起初是看了一部电影Danish Girl,我很喜欢Eddie Redmayne里面的角色,展示了一个男性如何拥有女性阴柔的一面,之后也看了很多相关的东西,例如男芭蕾舞者,特别是以前来说男芭蕾舞者会被人歧视,会被批评不男不女很奇怪,穿起舞衣,下体明显凸出来;还有一些歌唱家为了维持他的优美声线,从小就做了结扎手术。但我觉得这些人其实内心仍然是想成为一个男人的。我深深地被这些同时具备女性特质的男性启发,所以我的设计就会有较多的女性和soft的元素在内。

o:选用的材料有特别么?D:我多用tweed,好像一些粗的花呢。好像Coco Chanel创出的Chanel tweed,其实Chanel jacket 将男人西装的一些元素放进去女性的crochet,让穿着的女性不再感到被束搏,又可以展示中性的一面。

o:这么多年来,谁对你启发最多?怎样启发?D:对我启发最多的人是我的拍档Mite,他常常说自己是我的muse,他不只擅长于商业和商务发展,常常提供一些专业意见,设计方面也有他自己的喜好和独特见解,在创作上启发我许多。他是一个比我更细心的人,他教晓我事情要考虑更深层的一面。一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我只是会集中于衣裳上的设计,忽略了其它考量,例如经营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Mite会从旁协助我并提供意见一起解决问题。Mite令我更留意身边的事,就如时事、电影、音乐等等,尤其是stereotype方面的问题,都会增加我设计的灵感。

o: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在他身上学到甚么?D:Coco Chanel。我从她的身上学到突破性。在她的年代对女性有既定的规限,就如女生的衣裳一定要束腰长裙,Coco Chanel做出一个突破性的改变,释放了女性的枷锁,设计出一系列衣裳令女性更方便作息,同时亦改变了社会上对女性的看法,提高女性在社会的地位。Coco Chanel同时亦将很多男性元素融合于女装设计上,启发了Demo.的设计方案。

o:你会不会在其他艺术范畴寻找灵感?如何转化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D:电影和音乐。电影是一个视觉上的灵感,电影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衣裳设计或感觉,从而启发我更多的设计想法。然而音乐是一个非视觉的灵感,但更能带动我有更深层的想法。音乐就像一个沟通平台,作曲作词者有自己的故事,演唱者又有自己另外的故事去演奏,作为聆听者可能又会有对歌曲独特的想法,音乐就像是一个工具将不同的灵感贯通在一起,从而启发了我的设计方针。

o:DEMO.最新系列的设计灵感又来自哪里?D:FW17/18以1950年代的校服作灵感泉源,一个小孩的成长,令衣服的廓型于系列中慢慢转变。不同的校服细节表现出今季的故事,由一开始圆领的Baby Jacket与穿绒短裤的幼稚园小男孩,到短西裤套装的小学男生,成长为穿短身西装吊脚长裤学院生,最后兑变成穿起羊绒大衣搭配西装的熟男生作结表现出一个男生的成长。

o:你觉得你的设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甚么?D:我觉得生存于社会,就会从小被社会影响,就如社会上有既定的男女穿着一样,处于这个社会就会自自然然地被这个社会影响。我希望借着自己的设计尝试改变社会上普遍的观念和保守思想,就如钮门设计,可以带给大众知道钮扣的意义。譬如说,男西装外套和裤头是左扣右,而女西装外套是右扣左,我的设计是两面都有钮门,同时间可以左扣右亦可右扣左,借以打破stereotype 男女有别的形象。

o:这个城市在创作方面的硬件与软件对你有没限制与阻碍?D:对我而言这个城市在创作方面没有太大的限制,通通都是一些能够解决的阻碍。相反,我会想更加好好地利用这个城市所提供的资源去创作。最大的限制可能是社会大众对fashion 的重视还未够深,本地市场比其他国家小。

o:那你觉得本地市场比较小,会否也想到别的地区一试?D:有想过去欧洲地方如英国或德国一试,因为在外国始终能够接触更多的事物对创作有帮助,但是本地市场虽小,却更令我容易接触不同的人和宣传我的作品。现在有幸得到政府的资助,我亦有意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一月我将会去法国巴黎的tradeshow和接洽一些外国的买家,亦计划下一季作品将会加入国际元素。我将作品分为两个系列—enhance和fashion,enhance指一些较商业、大众化的款式,而fashion是指维持原本初心的设计。

o:你认为创意媒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D:每一个人的创作灵感是来自于他或她的desire(欲望),当有一个设计师创造出一个很前卫的作品时,能够深远地影响别人去反思。creative media(创意媒体)是一个平台去散播讯息,推动大众迈进一个更好的社会,为社会创造出一个乌托邦,娱乐大众的同时能够舒解情绪,从而再去反思,如果社会发展中缺少了创业媒体便会过得很苦闷。

o:我们的平台叫一物,听到一物你会想到什么?D:我会想到“一物治一物”,我觉得这是一个平台,介绍一些事物同时去解决生活上的需要。一物就像一个fashion的平台,介绍的每一件设计都会对每个人有不同的意义,从而去解决每一个读者心灵上的需要和欲望。另外,提起一物,我会想到一件物件的意义。如果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平台,我会联想起究竟一件物件到底是不是只是一件物件,还是会有另外更深层的意思呢?就好像一件皮草,可能我会觉得它只是一件衣裳,但是这件衣裳曾经属于一个动物,又或者我把皮草放在地上别人又会认为是一个地毯。一物就好像在代表同一件物件可以有很多的形态,不同的形态都会有著不同的意义和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