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田北俊叹地产界成“运财童子” 替政府赚钱后反被骂霸权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这十年间,香港市民一定听过“地产霸权”四字,由畅销书书名、政治人物的口号,无不在指控这群掌握香港社会资源大半世纪的巨富商贾。尤其香港房屋问题极其严重,地产商成为部分人口诛笔伐对象,中央透过《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扫除香港政治问题后,下一步须处理香港房屋深层次矛盾。早前就有外媒报道,北京要求要求本港地产商协助解决香港房屋问题,表明不再容忍“垄断行为”。
自由党荣誉主席、万泰集团主席田北俊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外界所指地产界“垄断”香港社会资源的现象,有其历史背景,但楼价过高的现象肯定不能完全归咎地产商,政府政策亦有份促成。他期望未来政府可透过加速审批程序、开发郊野公园边陲等多种手法,增加公私营房屋供应。
作为上代商界代表人物,田北俊表明不认同“地产霸权”的说法,认为这只是一些政治人物获取注意的口号。他引述一些大地产商朋友的说法,指地产界长年以来贡献社会、增加政府收入,如同政府的“运财童子”,但倒头来反被批评为“霸权”,感觉并不公道。

指港人也有得益:难道统统投资到海外?

“地产霸权?作出来的吧?”这是田北俊被问到“地产霸权”四字时的第一反应。

在过去数十年,香港市民衣、食、住、行,都与地产商脱不了关系。私人住宅楼价高企自然不在话下,就连许多与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大型品牌和公用事业,如百佳、九巴、煤气公司等,都和传统地产商有关。

田北俊分析,这种现象有其历史背景:“大孖沙”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香港投资房地产,赚到钱后“资金无埞去”,政府卖地又有限,于是一并投资其他拥有土地资产的企业,例如新地收购九巴,相当程度是看中九巴拥有巴士站和车厂地皮,“有些行业赚到钱,有商人投放资金,发展下来香港市民也有所得益吧?如果连这个都要说不正确,那就是为批评而批评了。难道有钱就应该全部拿到海外投资?”

《地产霸权》一书,讲述大地产商掌控香港社会经济命脉的情况。图为中文版《地产霸权》书影。(资料图片)

政府卖地政策、行政程序 致楼价上升及房屋短缺

田北俊引述身边一些不愿具名的地产界人士指,楼价过高的现象,其实相当程度来自政府的卖地政策,例如至今仍然采价高者得,不到底价就宁可流标收回地皮:“如果你想楼价便宜一点,市民有能力负担,那首先地价也要便宜一点吧?到价才肯卖,还要愈炒愈高,那兴建出来的楼怎么可能便宜?那个底价计算方式是谁制订?政府官员。”

再者,田北俊指香港建筑工人不足,又没有引入外来工人,结果抢高薪金以至整体建筑成本,连同本身地价,发展商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大;政府审批图则的行政程序又太慢,入则后每重程序都要等至少两个月,“有时可10天处理完成的事,都要拖足两个月,因为太快的话会被人怀疑又有什么利益瓜葛。在香港6年建完一幢楼已算快,但在内地2年就可以建成,真不明白为何要搞到那么复杂。”

所以田北俊认为政府“找不到地”只是表象,更重要是政府“如何处理已有的地”,站在这个角度,他认为地产商可多与政府合作、释放更多新界农地,但始终主导权在政府手上:“政府会否考虑一下,我拿走你(地产商)一些农地,就让你在其他农地建楼作为交换?现时补个地价(更改用途建楼)至少都几千元一呎,加上农地原本千多元的呎价,随时贵过直接买一幅新的地皮,那还怎么吸引地产商释放农地建楼?”对此,田北俊慨叹政府往往害怕被指“官商勾结”,时常不敢让地产商得益:“这个口头禅一日不解决,一日都做不来。”

港人所付地价 最终都落在政府手中

访问进行之时,地产界正好身处舆论焦点。路透社引述消息指,中央官员在今年一场闭门会议上,向香港发展商传达讯息,要求将资源和影响力用于支持北京,以及帮助解决香港的住房短缺问题;更有传有中央领导人不满地产界影响特区管治。地产建设商会为此须特地召开会议应对。

田北俊直指,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商人视乎利润决定商业策略,本身就是正常之举:“《基本法》写明,中央也认同的一点:‘一国两制’的‘两制’就是指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不同的地方是,资本注重‘赚钱’,社会主义才是注重‘平均’。当然资本主义也不一定代表不公平,政府仍然可以通过税收、卖地,向商人收取金钱,再用在普通市民身上。”

他亦认为,香港的商人向来重视社会责任:“许多大地产商,自身都有慈善基金,不是用上市公司的钱,而是自己家族的钱。说他们完全是贪财重利,说法不太公道。”此外,香港政府每年收入中,地价和利得税加起来已占一大半,“当中许多都是地产商交税、补地价、投标买地而来,不信自己看看年报,全都是上市公司。所以(地产商)就像当了政府的‘运财童子’,但明明市民所付的钱,最多是落在政府手上。政府不就可以把这些钱用在基层身上?是政府自己一直做不来。”

正因如此,田北俊直斥“地产霸权”的说法不符事实,更多时候只是一句政治口号:“以前立法会那么多泛民议员,‘地产霸权,官商勾结,输送利益’,这十二个字那么简单,中文水平不那么样也说得出来吧?唱出来又有市民支持你、投票给你,做到议员,这纯粹是讨好基层的口号。实际上你看看年报,(地产商)真的有赚那么多吗?难道最大的支出不是跟政府买地、补地价吗?”

认同梁振英开发郊野公园边陲主张

若谈具体建议,田北俊指要解决市民居住问题,私人住宅并非重点,而是理顺公营房屋供应。至于土地来源,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近月多次主张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田北俊认为此建议值得支持,“香港有六成多的土地是郊野公园和农地,要改变其实也很简单,甚至不用释法,单纯下一个行政指令,或是稍为修订《城市规划条例》,直接斩树建屋。”

他指,这种做法最方便之处在于不用经地产商同意,可直接在边陲地带“斩树起屋”,再优化交通配套即可完成,“‘明日大屿’肯定是倒钱落海,现时全中国连填海的沙都不足够,真不知你(林郑)要到哪去买沙,填完都已‘天光’。反而在新界东、港岛东南,有很大片郊野公园土地,很多都与新市镇相连,本身都有一定交通配套基础。”他又反问:“到底是市民居住的房屋重要,还是对住一大片树林重要?”

田北俊明言,虽然过往曾因建议梁振英考虑辞职而被撤去全国政协委员职务,可是“一单还一单”,梁振英有关发展郊野公园的倡议,他认为相当合理。

现实而言,田北俊指以往的立法会和整体政治气氛,反对派在舆论上占有优势,环保团体反对声音易被放大,可是现时在国安法及新选举制度下,反对派声音已不成气候,政府要处理郊野公园边陲发展可说毫无难度:“无可否认,(新选举制度)从市民民主参与角度上是有所减低,但换来的是‘高度行政主导权’,政府要做就做,立法会一定能通过。所以政府如果办事不力,以后就不能抵赖了。”

▼恒大集团危机▼

+1

不担心中央整治港地产商:中资集团自己都一身蚁

田北俊补充,所谓中央“整治”香港地产商的说法,由始至终都是猜测:“我和地产界的朋友,由始至终都不认为这说法是事实,也不觉得中央有意针对香港地产商,所以不用怕。”

他笑言,对于本港地产商地位,坊间曾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指内地企业过去数年大举在香港抢地,是“替换工程”的一部分,当中央不满本港地产商情绪加剧,就会希望削弱后者在香港市场内的势力,并改由中资地产股取而代之。田北俊指,首先并不认同这个研判,再者内地中资地产商本身都“一身蚁”,负债极高,相信再没能力在香港大幅扩充势力,最明显的例子自然是恒大集团近日爆发的兑付危机。

田北俊提到,内地政府去年8月,为加强监控内房融资,推出“三条红线”的去杠杆化政策,分别为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百分之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百分之一百、现金短债比不少于一倍,防止地产泡沫爆破,“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跟你说,香港绝大部分的地产企业,一条线都不会红。”他亦指,近日发生的事令其觉得中美关系有稍缓和契机,而欧美经济环境未改善之下,利息提不起来,香港银行体系稳健,再加上有前海合作区的机遇,现时对于香港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