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想像:读严家其《联邦中国构想》

撰文: 沈旭晖国际学术台
出版:更新:
中国实行联邦制,是令国家维持统一和走向富强之路的重要方式,原因是联邦制有助中国维持统一与地方多元、进而加强国家经济发展。
沈旭晖国际学术台
作者主张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联邦中国”,同时容许联邦内部各成员邦拥有高度自治权,以消除国内“分离主义”力量。(资料图片)

我们早前介绍过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的作者、中国学者葛剑雄认为,“统一”与“分”并非不能共存;所谓“分”,指的是“广义的‘分’”,“包括分治、自治、分权和各种形式的分化……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地方(或少数民族)自治化的过程。”

今次介绍、1992年写成于巴黎的《联邦中国构想》,与葛剑雄思路相近。本书作者严家其是生于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首位所长,亦曾于1986至1987年,参与赵紫阳领导的政治改革工作。他于1989年学生民主运动期间多次支援学生,并连同其他知识份子,在5月16日与17日发表《五一六宣言》、《五一七宣言》,批评当权者独裁、指:“清王朝已死亡七十六年了,但是,中国还有一位没有皇帝头衔的皇帝,一位年迈昏庸的独裁者”。六四运动后他流亡法国,与吾尔开希等人于巴黎成立“民主中国阵线”,并担任首任主席。期后他一直在美国、法国两地进行中国民主运动。

本书作者主张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联邦中国”,以取代现有由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的中国,同时容许联邦内部各成员邦拥有高度自治权,以消除国内“分离主义”力量。

阅读本书,有助思考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可能路向。

建立联邦制之必要

作者认为,中国实行联邦制,是令国家维持统一和走向富强之路的重要方式,原因是联邦制有助中国维持统一与地方多元、进而加强国家经济发展。

作者指,联邦制能去除过去中央集权制的弊病。中央集权自上而下操控国家,地方政府没有自治空间,联邦制的构想刚好相反,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各成员邦政府授予,而各成员邦政府的权力,则由邦内人民授予,换句话说,这是由下而上建立、确保“权力归于人民”、阻止独裁者在中国再次出现的一个联邦制度。

联邦制亦有助处理中国内部的多元差异。作者举例指,中国幅员辽阔,国内有56个民族,南、北、内陆、沿海等地区差异庞大,而且某些省份随时有过千万,假如只以北京行政指令为中心,这会难以妥善满足地区需要,因此中央对地区政府“松绑”、让各地以“本土”为基制订与执行政策,才是国家善治应行之道。

以联邦制解决港、台、藏独立问题

作者相信,一旦中国民主、自由化,大多地区的分离主义都会消失,而统一的中国将有助经济发展。联邦制之中的地区多样化,也会令国家文化工业旺盛,这都会令整个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作者也有提及港、澳、台、藏,且直到今天,其观点仍具参考价值。作者相信,假如中国变得民主、自由,同时建立以联邦政府,港、台、藏的“独立诉求”便会自然消失、并且愿意加入联邦中国成为成员邦。

作者对港、澳、台、藏,有以下三点具体看法:

(一)关于香港问题,作者认为, 1990年由全国人大颁布的《香港基本法》并没有经过香港人民授权,而按作者观点,在不尊重人民自由意志的情况下推行的法律是“无效”的,因此作者认为香港人应重订基本法、过程之中应当掌握基本法的通过权、修改权。作者构想的联邦中国成员香港,其行政长官当由港人一人一票选出、令其权力来自人民。同时,联邦军队不得进入香港、需令香港非军事化、奉行和平区原则;

(二)关于台湾,作者执笔之时认为,支持台湾独立的人未必很多,两岸人民都渴望和平统一。作者没有忽视中国与台湾的各种差距,认同强迫专制的中国与台湾统一“不必要亦不可行”、“硬来”只会引起反抗。不过作者也认为,一旦中国民主、自由化,台湾会乐于与中国组成联邦。在联邦制之下,两地可以维持各自的货币系统、军队、法律制度等;

(三)关于西藏,作者的基本看法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享有自决的权利。藏族作为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同样具有民族自决权。”不过,作者同样认为支持西藏独立的人,只属少数、仅限于十多万流亡海外的西藏人,而居于西藏自治区的藏民,和散居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广义“大西藏”藏民,当中大多数(接近四百多万)都不会支持西藏独立,因此会与台湾类近,西藏会乐于加入联邦中国、联邦制会令“藏独”声音消失。在联邦制之下,西藏成员邦权力同样源于全体西藏人民,西藏成员邦可以用中国西藏名义进行外交,而且可同时使用雪山狮子旗与联邦旗。

三种方法划分各联邦

作者不只论及论联邦制之于中国的好处,且也有提到联邦制的具体操作。对联邦中国之中,各成员邦的地域与身份边界之划分,作者有三个建议:

I) 以经济区划分:建立两广福建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东北经济区、渤海区、黄河中游区、长江中游区、黄河上游区、长江上游区、西藏区、新疆区,及北京特区11个成员邦,最后加上香港、澳门、台湾3邦,组成拥有14个成员邦的中国联邦。作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的缺点,在于只重个别地区经济联系、忽略各邦经济平衡,例如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优于其他内陆地区,这将会扩大各成员邦的贫富差异,此外这个分法亦没有重视各地文化文化风俗等特点,因此他提出另一个以文化为中心的划分方法;

II) 以文化区分:作者建议,可以根据“民族文化”来划分成员邦、将国家以民族为单位,分为西域(维吾尔族聚居地)、西藏、回夏、内蒙、广西(壮族聚居地)、汉族6个成员邦,然后加上北京特区、香港、澳门、台湾,组成有10个成员邦的联邦中国;

III) 沿袭现行行政区架构划分:作者指第三个选择,可沿用现行中国的行政区规划,另外再加香港、澳门、台湾三邦。

未来中国想像

本书“中国联邦”之倡议背后的重要假设,是有朝一日,中国政府意识到以联邦制度改革国家政制的必要、进而行动,但问题是,中国会在何时、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政治改革意识?

作者没有正面回答,不过他似乎期望统治精英有天能够主动“释出善意”,因为他并不主张暴力建政、武力革命夺权。他认为必须以和平手段抗争,才能达致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不然中国只会重现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问题”。

严家其并非唯一一个倡议“联邦中国”的论者。2012年,信报论坛便曾有文章〈从下而上以地治自治建构民主中国联邦〉,介绍联邦制度的特点、推行阻力,以及中国历年有关联邦中国的言论,当中有提到1990年代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宪法草案》,这是20多位海外华人学者在美国召开研讨会后的结果。

该文也有提到,1997年,“沈君山、翁松燃、马英九、陈其南及朱云汉等台湾学者提出‘中华两岸联合会刍议’。1998年2月民进党举办‘中国政策研讨会’,该党前主席施明德提出可参照‘大英国协’(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港译‘英联邦’)的办法共组两岸‘大华国协’之构想”。当中学者翁松燃与香港颇有渊源,他曾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系主任,与港英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的中央政策组兼任顾问。

台湾政界人士也曾提倡联邦中国。例如在1980年代,有份创立民进党的费希平曾建议,两岸应组成“大中国邦联”(Confederation States of China)。及后至2001年,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也曾主张以“邦联制”解决两岸问题。

在2000年代,中国大陆的“联邦中国”声音仍然未断。2008年的《零八宪章》,其起草者建议未来中国应实现“联邦共和”。2012年,中国宪政学者张博树在BBC撰文〈大国治理的结构之思〉,指“关于台湾问题和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这的确是考虑未来国家统一和合理安排纵向宪政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朋友建议采行联邦制,也正是基于此。但我以为,这些问题可以在更适宜的制度框架内加以解决,比如台湾和大陆的统一可以借助某种特殊的“邦联”形式先建立对等关系,再以特别行政区的形式并入中国大陆;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主要是落实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或多元文化、多民族共存共治,在双轨共和制框架内,享受比纯汉族地区更多的自治权力。”张博树所言的“双轨共和制”,用他的话说,能以十二字概括──“分级自治、多种形态、适度集中”。

直到2015年,香港也在中港矛盾升温的背景下,有了“华夏邦联”的主张。香港学者陈云在《纽约时报》撰文〈大陆可与香港建立“华夏邦联”〉,内文指:

主权问题一旦解决,就可以更冷静地讨论邦联中的成员各自选择何种社会制度。那时,这种讨论的风险就会减低,香港取得真正的民主制度的机会也会更大。建立华夏邦联对中国也是好事。它可以帮北京解决香港问题,还可以以此方式一并解决台湾问题。既然邦联中的各个成员可以选择各自的治理制度,香港地区获得更多民主也就不意味着大陆也要如此。允许香港按照香港人的意愿发展,也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大陆维持现状。

总括而言,不论是葛剑雄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还是严家其的《联邦中国构想》,其要旨都是,“国家统一”的形式并非只有一种。但在香港当下好二元对立的社会讨论氛围之中,这种思路自然容易被忽视。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