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危机|粉丝们也要斗智斗力 揭秘那些为了捧红偶像的宫斗招数
今年以来,娱乐圈经历了史上最密集的“塌房”。涉事艺人的行为从道德失范上升到违法犯罪,引发舆论的剧烈震荡。随之而来的是史上最严格的治理。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主管部门陆续发布通知,出台了多个方面的治理文件。主要就文娱节目制作、平台监管、明星责任、价值导向等等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偶像选秀节目被彻底叫停,微博明星榜单消失,大量发布不当言论的账号被封禁,涉及引导饭圈不良行为的小组被整改……一时之间饭圈之内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在大众视野中,“饭圈”文化是在人数、话语权上不断膨胀的群体文化。畸形发展的饭圈经济、流量明星的失德失范、狂热粉丝的越轨行为,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构成饭圈乱象的基本表征。
但这仅仅是从饭圈外部,对其当下产生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对饭圈内部成员来说,他们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是怎样的?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因是什么?他们是身在其中情非得已,还是被淹没在非理智的洪流之中?基于此,影视独舌与参与饭圈事务的后援会会长、明星图片站站长进行了深入沟通,试图从粉丝组织的运作规律中寻找如今饭圈中人的行为动因和情感需求,思考和探究粉丝文化的良性发展方向。
资深粉丝揭秘:一个“站子”规模已如营销公司 乱象背后的超庞大组织(点图放大阅读)▼▼▼
后援会:从喜爱到斗争
所谓的偶像,本质上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幻想。粉丝选择偶像就像选男朋友一样,第一眼看的大多是外貌,进而泛化到对个人的喜欢。情感连接初步建立之后,偶像收到的肯定和质疑都容易被粉丝内化。如果偶像通过作品或者节目一步一步获得了认可,那么粉丝也会收获“共同成长”的满足感。这是“养成偶像”的底层逻辑。对于很多粉丝来说,追星一开始是一种纾解现实压力的方式,偶像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出于寻找同好、加强交流的目的,相同明星的粉丝在社交平台上聚集,形成一定规模的粉丝组织。
随著偶像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个新偶像的饭圈从自发集结走向组织化、阶层化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相对完整的饭圈体系中,除了官方后援会之外,还有数据组、反黑组、控评组,粉丝各司其职,完成对明星形象的维护工作。因此,他们也是饭圈中的核心群体。后援会是与明星工作室联系最紧密的存在,掌握更高的话语权。通常情况下,明星将要出席的晚会、活动,后援会都会从工作人员处提前知悉时间、地点。明星的场外应援、物料发放、场内灯牌,甚至是后台赠送工作人员的甜品,都由后援会负责安排。对于粉丝来说,“为偶像好”是第一要义。例如选秀时期的集资打投,其必要性来自于直播节目的环节设置,需要精准把握时机投入大量资金。而节目结束之后的从新星榜到内地榜的微博“搬家”,则是明星身份的证明,这昭示著偶像从选秀中毕业,成为真正的明星。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这些理由是否真实、有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落脚在偶像的成功,才能激起粉丝的共情,获得粉丝的认同。
除此之外,配合团队营销也是后援会的日常工作。豆瓣养号、发帖,微博搬运、控评,已经形成完整的营销链条。甚至对于不太红的明星来说,社交平台上的绯闻帖子,只要不是铁证如山,可以引起路人吃瓜、粉丝撕扯,对于明星反而是一种提升知名度的“刷脸”机会。
延伸阅读:吴亦凡事件|都美竹否认诈骗收钱 还原被灌醉后送入卧室过程▼▼▼
更进一步的就是雇用所谓的职业粉丝。这类粉丝通常是深耕饭圈多年的个人,他们有的直接与明星工作室签约,有的就算明星工作室没有这类意向,后援会也会与其合作。职业粉丝一直是亦真亦假、讳莫如深的存在,但对饭圈话术有足够了解的人就能看出其中端倪。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是,粉丝群体中开始有节奏地出现逻辑较为牵强、但话术极具煽动性的长篇大论——在粉丝中被称为“小作文”——内容大多是激化两个同类型艺人粉丝群体之间的斗争,有很强的引导性和目的性,并非只是狂热粉丝情绪之下的产物。例如利用多个不同粉丝属性的账号,给明星制造“对家”,并将明星本人的处境描述得极为劣势,不断渲染“对家”及其“背后资本”的强悍。将粉丝对偶像的爱转化成强烈的危机感和胜负欲,甚至是对“对家”的恨意,进而引导他们去非理性地打投、消费、做数据等等。“只要矛盾被激化起来,即使明星本人去引导发声,一些狂热的粉丝也是很难管住的。”
站姐:“做感动人的事”
“开站子的原因是公司官方的图实在不好看。”说这句话的,是《偶像练习生》中某爱豆图片站的站长。追踪明星的行程以及活动,拍摄现场图片、视频,经过后期处理后在微博进行发布,饭圈中称之为“站子”,由于参与其中的粉丝多为女性,“站子”的经营者们也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站姐”。詹金斯认为,粉丝文化由迷恋和不满混合而成———如果作品没有激起强烈的兴趣,就不会产生饭圈,如果完全满足了粉丝的愿望,就不需要去创造新的文本。养成类选秀则将这类粉丝的主观能动性拿捏得恰到好处。高颜值、强人设引发粉丝的兴趣和共鸣,偶像未完成、不成熟的状态激发陪伴感和不满足感。于是在饭圈文化盛行的环境内,粉丝们自行寻找文本资源,进行再创作和文化互动就形成了常态。
在一次活动中,“站子”首先需要获取信息,购买入场资格,安排不同城市的成员奔赴现场进行拍摄。活动结束后,“前线”(活动现场拍摄人员)将图片上传,由专人负责选图,美工负责修图,再撰写文案在微博上发布。一个良性运转的“站子”好比一个小规模营销公司。而站子也需要经营自身,从对于偶像、追星的正向表达,到与粉丝的情感互动,“做感动人的事”,保持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连接,巩固自身的影响力。“站姐”在饭圈文本产出中占据著特殊的位置,一方面由于他们提供的是偶像明星新鲜的一手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常年追“前线”,甚至是比后援会距离明星更近的人。“明星在私底下有时甚至是不如普通人的。作为粉丝喜欢和崇拜一个人,会觉得他是生活里的光。但是你做了站子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许多缺点,甚至是失德的行为。”站姐往往是饭圈中最先知晓明星人品问题的人。甚至许多“塌房”明星都是被自己的站姐曝光丑闻。
延伸阅读:继吴亦凡后内地再爆荒淫劣迹男星 为掩盖拟设局送8年女友进监狱▼▼▼
“但在追星的时候还是盲目的。”一旦进入了饭圈环境,粉丝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情绪化、自我感动、自我奉献。如今在明星的失德事件发生后,粉丝层出不穷的辩解言论,甚至枉顾公序良俗与基本逻辑,“情绪化真的是一个很锋利的东西。”
饭圈:消亡还是转化?
粉丝并非凭空出现,最初是由观众演化而来。粉丝文化也并非虚空高蹈,而是与社会环境、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变迁都有很深的关联。饭圈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兴趣、爱好或其他因素聚集起来的群体。一方面,它将现代社会“原子化”的人聚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它也满足了大众娱乐以及逃避现实的需求。
相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大众文化,粉丝文化既是盲目、狂热、情绪化的,又是主动的、富有创造力的。前者决定了它易受到煽动和引导,后者决定了其背后蕴藏的经济利益。如今的饭圈乱象,正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操纵粉丝心理,无底线逐利的恶果。从当下的治理策略来看,取缔错误的引导模式,落实平台责任,加强对明星的监管,是遏制不良之风的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饭圈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团体。做数据、反黑、打投、控评、宣传、产出等情感劳动,以及大量自创的粉丝语言、仪式和规则,大多数只在同类饭圈群体能被理解,形成有价值的符号。这种文本上的排他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圈层”,但并不是明确的社会分类。如果将目光聚焦于饭圈本身,容易陷入概念先行的误区。饭圈并非原罪,其滋生的无序行为与乱象才是真正需要治理的对象。例如对于消费乱象,深挖其后的利益链条;对于造谣、互撕、煽动情绪等等行为,追责到个人。对于粉丝个体而言,要求其提高媒介素养,科学认识偶像,一定程度上与饭圈的情绪化是相悖的,因为饭圈本质上是基于情感认同而形成的群体,其内部结构也随著时间不断地变化重组。
从积极角度来看,出于维护偶像形象,粉丝大多会自发地去做有正向意义的、奉献社会的公益事业,从中获得意义感和成就感。在疫情、洪灾等天灾来临时,饭圈成为了信息集散、捐款捐物的重要枢纽,粉丝的高网感、组织化和情绪化充分发挥了其正向作用。这样的现象为饭圈治理和粉丝的正向疏导提供了方向。粉丝文化不会消失,也很难完全主流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深入了它的构成与背后的心理动因,寻找其与主流价值长期共存、互动的方式,或许才能真正实现一劳永逸,长治久安。
【延伸阅读】内地整治娱乐圈|赵薇恐犯“辱华7宗罪”作品全下架 表面爱国实情却是?(点图放大浏览👇👇👇)
【延伸阅读】美国找代母生B却弃养遭央视重批 一个图辑看清郑爽代孕风波(点击放大浏览)▼▼▼
【本文获“影视独舌”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