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狂|自大自恋型人格障碍9特征 脑异于常人童年创伤影响记忆
自恋或许是对自己感到满意且充满信心,但如果太自信,甚至达至目中无人,不听别人意见,有可能是患有人格障碍。台湾医生黄轩于facebook撰文,解释何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又指他们的脑结构有5部分与常人有异,所以才造成一连串的偏激性格及行为。
自恋型人格障碍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其实多数与强烈的羡慕情绪有关。黄医生在facebook撰文指,患者可能强烈羡慕某些族群,并渴望成为对方,因而把自己伪装成该族群,并想像自己被他人以相同的方式羡慕。不过,亦有不少患者因为在童年曾遇到创伤性经历、甚至被虐,令大脑受损阻碍正常发育。
自恋型人格障碍特征
▼自恋型人格障碍通常有以下9大特征,只要出现5项以上,就有自恋性人格障碍倾向的可能。(按图👇👇👇)
1. 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跟能力,像是夸耀自己的成就与才华,在毫无具体作为的情况下,要别人视他们为佼佼者、胜过所有人的卓越成就。
2.专注幻想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外貌或是完美的爱情。
3. 相信自己“特殊又唯一”,只有高知识分子、高阶层、达官贵人等其他“特殊的人”才能了解他们。
4. 无论受到多少的赞美,永远觉得不够。
5. 强调特权,希望别人主动对自己礼遇、提供优惠,或是自动服从、满足自己的意愿。
6. 跟别人相处时,会不断占别人便宜直到“榨取”的地步,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7. 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的需求。
8. 常常嫉妒、羡慕别人,但又相信别人正在嫉妒、羡慕自己。
9. 表现出非常自大跟傲慢的态度。
自恋型人格障碍脑结构特殊?
当患者在童年时脑部曾受外伤和受到虐待者(通常是自恋者)的伤害,已被证明实际上会改变大脑中的细胞结构和神经,一些关键的大脑区域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包括前脑岛、前额叶皮层、海马廻、杏仁核和大脑皮层。这些变化随著长大成人,继续活在自恋的状态中。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到底脑结构有多特殊 ?(按图👇👇👇)
1. 前脑岛 ( Anterior Insula )
常人:认知功能、情绪调节、自我反省、情感能力,以及产生同情心、同理心。
自恋者:永远无法感受到自我反省、同情心、同理心和情绪调节的正常反应。而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自恋者,在左前脑岛的大脑皮层部分,有较少的灰白质。
2. 前额叶皮层 ( Pre-frontal Cortex )
常人:前额叶皮层的腹部内侧、前扣带回皮层部分用作控制、调节社会和情感决策、行为抑制、提前计划、确定行动后果以及区分是非。
自恋者:因以前与头部创伤有关,左前脑岛区域和前额叶皮层的灰质减少,令两者密切连结减少,导致这类自恋者、反社会者和精神病患者,无法慎密地调节情感上的伏动。
3. 海马回 (Hypocampus)
常人:负责学习和记忆发展
自恋者:长期忆起于童年时期的创伤,造成持续压力,损害海马回中的脑细胞,使其体积逐渐缩小,然而杏仁核却变大。
因为自恋者,长期回避消极的记忆来保护自己,免受负面记忆的创伤,但是具有掌控“挑战与反应的杏仁核同时就变大。
▼同场加映:见到鬼可能是视觉幻影?会见到什么? (按图👇👇👇)
相关文章:农历7月鬼节|见到鬼是迷信抑病作怪?阴阳眼撞鬼真实个案有得医
4.杏仁核 (Amygdala)
常人: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和其他区域例如海马回和前额叶区域,形成了一个完整恐惧反应(fear response)的神经网络。
自恋者:与大脑区域共同调节情绪。
脑部fMRI研究发现:杏仁核在内的,许多区域的血氧化活动有不同改变模式,与情绪处理的困难度是一致的。因为杏仁核会记住我们每次痛苦的不适感,这种压力事件,将触发攻击或逃避烦恼,令杏仁核区域的血氧化活跃起来,选择了自我陶醉或逃避行为。
5.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
常人:大脑皮层是形成大脑的外部神经细胞层,调节情绪。
自恋者:如果大脑皮质控制丘脑至杏仁核途径的灰质减少,情绪反应也将会失调。而自恋者的大脑皮层异常变薄。研究指,大脑皮层异常变薄程度,和自恋者失去同理心的程度是有关的。
多关心、支持身边人
黄医生续称,自恋通常带有贬义,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实际上,自恋并不只是只有代表自我膨胀(inflated ego),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部病变伤害。这解释了某些自恋的人为何那样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他们的大脑神经毋因长期受到的伤害,是需要大家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