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直击|怎样才可以在奥运拍照? 被偷相真的很不开心呢

撰文: 高诗琦
出版:更新:

今届奥运,香港运动员成绩突出,14天的奥运会完成了一半,港队已获一金二银。奥运会成为热潮,运动员人气急增,到底人人都Like & Share的奥运照片,是从哪里来的?
01体育记者高诗琦、杨宇翘现场直击

▶▶▶紧贴2020东京奥运 终极追星懒人包

因着伍家朗未能进入16强,周四(29日)晚上,我们的行程突然没了。今届奥运因防疫关系,记者不可随意采访,必需在前一天下午4时前申请翌日想采访的赛事,静候是否获批,所以家朗在小组赛落败一刻,我们已无法再注册即日其他赛事。行家四散,有些决定留在羽毛球场看晚上的比赛,笔者则回到主传媒中心(MPC)整理照片和稿件。

这是游泳馆的内场拍摄位置,容易拍摄泳手上水后的表情。(高诗琦摄)

今届奥运在香港的关注度相当惊人,整个Facebook和instagram满满的奥运消息,大量平日不太分享体育消息的媒体、专页和KOL等也加入行列。社交媒体散播速度快,香港运动员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甚至拥有这么高商业价值,当然是喜讯。不过,不时有同在东京的行家吐苦水说作品被盗用,例如有男士潮流生活平台直接将有机构水印的照片发布,还赚得很多回应,最后行家工作的媒体在照片上打上更显眼的水印,牺牲可观性,却是逼不得已。

作为“普通摄影师”,要向大会领取一件卡其色摄影背心,拍照时必需穿着;前方穿蓝色背心的就是“POOL摄影师”,这位G字头号码的应是Getty Images摄影师。(高诗琦摄)

在未获允许下,利用别人的作品或是运动员的名气去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或是人气,先不说法律问题,也难免令人难受。其实,若未能派员亲身拍摄赛事,最好的做法就是购买通讯社的照片,当然大多只能用作出版用途,商业用途则要视乎合约内容了。以东京奥运指定摄影代理Getty Images为例,一张适合网上出版的小型照片约700至800港元,以今届奥运的人气带来的效益,也许不算是十分高的成本。

说到这里,不是要吐什么苦水,照片被盗用也只能尝试按程序处理。但也想分享一下,为何记者被“偷相”、尤其奥运赛事的照片,会特别不快,主因是这机会真的真的很难得,不说今届因防疫而来的一大堆规例。

到底如何才能在奥运会拍照?基本上,也是按体育赛事的“国际采访惯例”去做。

第一步:获得采访资格

全世界稍有规模的体育赛事,包括香港超级足球联赛,采访证都必需事先向赛会申请;奥运会则因求过于供而采取“配额制”,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都会获发一定数量的(文字或摄影)采访证,数目由国际奥委会决定,全球总数为6000张。

今届奥运,香港获得14张采访证名额(电视台和转播商不计算在内),包括6张摄影证(EP)及8张文字记者证(E),由12间获港协暨奥委会认可的媒体瓜分,港协早在2019年抽签,定出12间媒体的选证顺序,各媒体再即场按排序选择心仪证件类别。当首轮12间媒体都选择一次后,由于共有14张证,多于媒体数目,意味顺序较前的媒体可在第二轮选择中,获得多于一张采访证。不过由于奥运延期,不少机构的安排都出现变数,有机构放弃证件,令其他本来仅得一张证而顺序较前的机构,也可获两张证件。

游泳馆(东京游泳中心)设有多个摄影位置,这是其中一个“普通”位置,个人感觉这是其中一个不错的拍摄点。(高诗琦摄)

第二步:能否拍照还要看证件类别?

顾名思义,文字记者证(E)就是只能进行文字记者的工作,包括在比赛会场的传媒席观看、报道赛事,以及到混合采访区访问运动员。摄影证(EP)则相反,不能进入混合采访区做访问,但可以在场地的摄影位置(Photo Position)拍摄赛事,但仅限硬照,绝不能拍摄影片。“拍片”是大型比赛的禁忌,基本上除了直播制作商,无人可拍摄任何比赛片段。

要注意的是,EP证只是摄影证的其中一种,“摄影证”有很多类别:

Pool摄影师:可说是“特权阶级”,穿蓝色摄影背心,能随时在“FOP”(Field of Play,内场区)等最佳位置拍摄。Pool有4类,先是“国际奥委会指定摄影团”,即“4大通讯社”,包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和新华社;第二类是“日本奥委会摄影机构”,即是共同社;第三类是奥运各项目的国际协会(IF);最后一类是国际奥委会官方摄影代理,即Getty Images。

除了以上机构外,其他都是穿卡其色摄影背心的“标准摄影师”,种类繁多:

EP:国际或地区新闻社、日报、体育报、杂志或网站的摄影师

EPs:跟EP一样,但是专责一个项目的摄影师

EPx:东京都以外,协办城市媒体的摄影师

普通拍摄位置有时会有点障碍物,例如这里有个玻璃围栏,照片上也出现了黑影。下方的镜头属于内场区的摄影师,可以见到能轻松拍到选手大头。(高诗琦摄)

第三步:有证也不是万能

但有了证件,不等于可以随意在奥运拍摄比赛。

首先,今届奥运由于防疫考虑,每场赛事的采访名额都较原定削减一半,所有记者和摄影师都必需在赛前一天的下午4时前,登入特定系统申请采访资格,不一定获批。通常摄影名额较少,申请被拒的机会也较高。

即使申请获批,要占得好位置拍摄,不是单单早到就行,在一些限制较多或较受欢迎的赛事,需要预早去领取能进入FOP的证件,才能在最佳位置拍摄。

而且不是所有赛事都能随意申请。有些HDE(High Demand Events,高需求赛事),包括游泳、田径、网球和体操的决赛,都要另外领取门票入场,其一是透过地区奥委会领取,但这几天的经验是必定不够分;其二是比赛当日一大早回到主传媒中心碰运气,何诗蓓的两场游泳决赛,也需要领取这些HDE门票。

要拍摄高需求赛事,必需提早领取门票,这两张都是游泳的传媒票。左边是一张能进入内场区(FOP)拍摄的门票,右边则只能去Photo Stand(高层拍摄区)的G区。(高诗琦摄)

必要之恶?香港体记模糊了“文记”和“摄记”

麻烦归麻烦,但以上提及的规矩在体育大赛非常普遍,例如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职能不重叠,是非常基本的安排。

这又引伸出香港一个现象了。在大部份国家,体育记者是一门专业,许多记者都只会跟进一个项目,若以足球或篮球为例,很多时一个记者只会跟进一支球队,甚至一个机构有两名记者跟进一支球队。体育摄影师也是另一门专业,好些摄影师更只会拍摄一个项目,一级方程式赛车摄影师Darren Heath便专门拍摄F1超过30年。香港恰恰相反,大部份体育记者都必需“文摄合一”,即包办摄影和文字采访,很多时更要拍摄影片,甚至剪接、简单设计等;加上香港过往在奥运的参赛人数不多,一间机构多数只得一张证件,即使抽得摄影证,也只能让一位能包办摄影和稿件的记者采用。以体育在本地传媒的地位和价值,这是难以改变的现况。有关体育的价值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此不再多谈了。

在奥运工作期间,不难见到别国摄影记者的专业和专注,毋须在拍照同时,想方设法用最快速度跑回传媒中心放低摄影器材、再跑到采访区做访问。当然,包办摄影和稿件其实很有趣,能亲身在奥运会拍摄、访问自家运动员,每每感动也荣幸,但心底里也会期望,由今届奥运开始,香港的体育产业更发达、更多运动员受“明星级”关注和拥有自己的价值、体育从业员能凭“体育专业”糊口、然后未来香港媒体获得更多采访证,让“文字”和“摄影”各自都做到最好。

何诗蓓夺得奥运银牌后,这张照片多次被各方使用。这是2017年前往台北采访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拍摄的,在此,我们要向摄影同事梁鹏威送上一个大大的credit。(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