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植物“欲”衍生非法采摘潮|绿色走私・下
与走私象牙、虎骨、穿山甲一样,国际间的植物走私活动同样非常蓬勃,甚至可说不是什么新鲜事。走私集团不择手段的采集各种植物,导致部份的数量显著下降,影响了近半濒危物种。近年,因应社交媒体的宣传普及、疫下失业及经济不振、封城措施令全球民众对园艺兴趣增加等,均加剧了走私植物的情况。而更令人忧虑的是,大众对走私植物的关注远不及走私动物…
菲律宾官员指出,疫情期间当地走私植物情况有上升趋势。菲律宾是个拥有丰富多样栖息地的国家,使其成为拥有世界上至少七成动植物物种的“超级多样性国家”之一,如今却面临日趋严重的生态威胁。
去年初,该国实施了严厉至极的封城措施,首都及周边地区于3月中旬至6月期间受到严格封锁,至9月底之前仍面临局部限制,包括限制了不必要的活动,同时禁止社交聚会。这多少刺激了不少当地人尤其是大城市如马尼拉的民众,渴望接触大自然的欲望,变相刺激室内植物的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该国不少人因疫情而失业,非法采摘及出售植物变成赚快钱的热门途径之一。即便其后相关的措施有所缓和,这股热潮仍旧非常高涨,不少卖家在山区和森林中挖掘大量濒危物种以作贩卖。
此外,由于疫情期间的检疫措施,导致植物价格大幅上涨,甚至引发了相关的盗窃案件。位于黎刹省的花店老板Amor Alcantara表示,有人从她的车库内偷走了价值约9,000菲律宾比索(约1556港元)的矮红掌。
菲律宾生物多样性管理局的生态系统专家 Rogelio Demallete向美媒表示:“非法贸易商庆高采烈,因为市场较以往更大,价格更具吸引力。”他还指,食虫植物和盆景树变得特别受欢迎。当局则重申会致力打击偷猎者,承诺加强森林巡逻,并警告人们如果收集被列为极度濒危的野生植物,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最高12年的监禁。
花旗参、捕蝇草、苏铁等 恐快将绝种
菲律宾面对的情况并非特例,在走私植物越趋猖獗的今天,多国的不同植物物种也正在告急,恐将面临绝种威胁。首先是美国野生人参,由于人参植物的根部有保健功效而广受全球民众欢迎,既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还被认为有助于缓解月经不适、缩短感冒时间,甚至改善情绪。
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曾经是大量人参的家园,惟每磅价值约800美元(约6213港元)的花旗参令偷猎的情况变得猖獗。当局表示虽然从国家公园拿走植物属非法,但人手所限执法上几乎是不可能。人参最近甚至被列入了联合植物保护组织的20种濒危植物名单,按照目前的速度,野生花旗参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从美国绝迹。
另一个是捕蝇草(Venus Flytrap)。这种在美国十分普遍的小植物,自然栖息地却非常少。虽然这种植物的售价很低,一个球茎只卖约25美分(不足2港元),但专家相信这可能与偷猎者对这种植物所面对的困境一无所知,而缺乏相关的新闻报导亦被视为是个促成因素。如果情况持续的话,野生捕蝇草或许很快也要绝种。
还有苏铁 (Cycads),近年南非国家植物园内的苏铁被偷的情况猖獗,这种多刺植物经已被列为极度濒危植物。苏铁还是世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至今已生存3.4 亿年,比恐龙活得更久,并在多次全球灾难中幸存下来,如今却因走私植物的情况而濒临灭绝。
这些植物的处境其实也不过是“冰山一角”,若走私植物的情况持续,其他许多的物种也势将步它们的后尘。
互惠互利 保育也可双赢?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仙人掌和多肉植物专家组联合主席Barbara Goettsch博士向《香港01》表示,她认为社会并非轻视走私植物的影响,而是缺乏相关的资讯,不知道走私植物的情况,往往未能将走私植物与绝种危机有所联想,也不知道仙人掌等植物,较雀鸟和哺乳类动物更易受到影响。她解释:“我认为部分原因是植物无处不在,以至社会认为这些走私行为理所当然的。”
1998年,美国植物学家James Wandersee和生物教育家Elisabeth Schussler创造了植物盲(plant blindness)这个术语,形容人们在所处的环境中无法看到或注意到植物此一极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不单导致人类对植物缺乏充分认识,并且对植物保育兴趣缺缺。
至于如何应对走私植物,Barbara Goettsch认为当中可能需要一些创新思维。她表示对一般人来说,要帮忙其实很简单,媒体多些报导、社会多些资讯和讨论必定有帮助。她认为:“大多数商店只出售专门用于销售、合法种植的仙人掌。若有疑问,消费者应该清楚问及该植物的来源,重要的是他们在购买前应做足资料搜集,确保他们购买的植物来源并没有伤害到大自然。 ”
她续说,与其试图一刀切断对植物供应,其实也可以探索如何安全地采集部份仙人掌,而不会损害潜在的数量增长。她认为,这既可以将珍贵的植物出售或拍卖给那些真正想要它们的收藏家,同时可将所得收益用资助保育物种及自然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