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铁达尼“新华轮”沉没海底百年首发现残骸 团体倡政府保育
港版“铁达尼”长埋深海近世纪,近日终有望“重见天日”。香港海下考古总会经逾年策划后,上月终在横澜岛对开海域,成功发现沉没近百年的本港客船“新华轮”残骸。探索队指,深潜于28米深的水底,虽然能见度极差需要“摸黑”前行,但依稀可见船身仍非常完整,将待今年冬季再出发,进行更全面勘探。
探索队又指,“新华轮”沉船残骸记录本港近百年前的海难事件,认为历史价值及保育意义可比世界闻名的“铁达尼”,但碍于民间海底考古力量始终有限,期望港府出手协助保育。
▼香港水下考古总会考古拍摄所得的“新华轮”沉船遗骸▼
“新华轮”于1921年出产,由英国格拉斯哥船厂建造,隶属于香港招商局轮船公司,主要来往上海及香港。不过,航行未几即遇海难,它于1929年驶往本港时遭遇大风巨浪,最终于横澜岛北岸触礁,340名乘客遇难,生还者仅得26人。
“新华轮”至今沉没已近百年,不过官方一直未见考究,香港海下考古总会近年进行灯塔研究时,意外得悉本港曾有近百年古船沉没,翻查历史文献确认其位置,及计算天气状况后,终敲定于上月佛诞当日下潜考古。
下水前需签“生死状”
沉船位置位于横澜岛西北面、28米深的水底,对照1989年英国海军地图,香港水下考古总会重新确认其遗址的“存在”。总会会长兼探索队队长胡名川指,虽然能见度极差,在深度18米以下更需“摸黑”前行,但透过强力电筒照射、在1米的能见度下,仍可见船身非常完整。他又指,由於潜行深度所致,时间有限,只能逗留22分钟,今次只能“点到即止”,期望冬季风平浪静时,可再出发探索。他又形容,是次可算是学会重大发现,惟探索过程颇为凶险,事前需要求队员签署“生死状”,“未落水无人知下面系点,最担心就系失散同有人受伤。”
副队长李德伟则指,勘探时惊险万分,沉船边及栏杆非常锋利,容易割伤,附近又满布“鬼网”(即水底废弃的渔网),非常危险。他与潜伴胡名川共同前进时,可谓步步为营,且沉船位置非珊瑚保护区,海面上不少船只途经及钓鱼,返回时亦有危险,幸探索队一行十多人分工合作,终成功完成任务。
本身是潜水好手的胡名川,历年内周游多国水域探索沉船。他指,曾往菲律宾访寻沉船遗迹,甲板内可发现骸骨,该沉船遗址现获保育为潜水热点,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至。他指,虽然本港偶有海难,但今次发现的“新华轮”,相信是本港自开埠以来,有历史记载、首架沉没的大型客轮,极具保育意义,惟一直未获官方正视,“就好似主教(山配水库),如果唔系有人讲,政府点会理?”
他续指,民间力量有限,且他们全属业余性质,进行海底考古时未必如官方般拥庞大资源,期望港府可出手,协助这艘“新华轮”沉船获妥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