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中医讲解湿热气候养生之道 推荐消暑汤水及食材
古语有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廿四节气中的“小满”在古代象征农作物逐渐饱满成熟。香港虽非农业社会,但小满的天气变化一样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本文请来香港注册中医师田伊园医师,讲解小满的气候及夏天养生之道,并推介多种袪湿食材及两款消暑汤水。
小满又热又湿 易有“心火旺盛”症状
小满时节,气温逐渐上升。中医有所谓“热伤津液”,意思即是炎热会耗损人体津液,加上出汗增加,令人体流失过多水份;而闷热天气则使人容易动怒,口罩的焗促感更令人心烦气躁;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互相影响,便会导致“心火旺盛”,症状包括坐卧不安、胸胁胀满、口舌生疮、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和小便短黄等。
另一方面,香港邻近海洋,气候本就潮湿,加上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经夏日的太阳高温照晒后,水份蒸发,导致空气湿度极重。所谓“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气候潮湿使湿邪更容易侵袭人体,有损阳气,并会引发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水肿等不适症状。田医师指出,“热”和“湿”令小满成为疾病高发期,因此这个时节应提高养生及保健意识,增强体质及抵抗力。
夏养阳气 同样要养心
小满象征初入夏季,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夏天是自然界阳气顶盛之时,人体的阳气同时变得旺盛,因此夏天是调养阳气的好时机。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来恢复自身的阳气,一来可运化水湿,避免津液阻滞;二来能扶助正气,有培本固元之效。
除了养阳,夏天同样要养心。“夏气通于心”,中医认为夏天与心气相通,而暑邪当令,容易内火攻心,令人烦躁易怒。故有“夏养心”之说,即是夏天应注重调养心神,保持心情舒畅。‘“使志无怒”乃夏季调情志方面的养生之道。’对于“夏养心”之说,西医亦有相近理论。西医认为炎热气候会加速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荷;因此夏天养护心脏,保持精神安定,有助预防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等情况的发生。
夏季亦要保暖 按穴安心神 艾灸升阳气
田医师认为养生应顺应自然,可从日常作休息做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夏天昼长夜短,故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是晚睡早起,并增加接触阳光的时间,从而增补阳气。但与此同时,为避免上火或热邪侵袭,应避免剧烈运动而导致大汗淋漓。”田医师建议大家可在这个时节多做钓鱼、书法、绘画、散步、耍太极等陶冶情操的活动,有助放松及调养心神。若因暑气感到烦躁,可按压“内关穴”来宁心安神。
内关穴
位置:伸开上臂,从腕横纹向上量度三只手指,在两条索状筋之间,便是内关穴。
方法:用拇指指尖按压,每日2至3次,每次10至15分钟。
功效: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
夏天虽炎热,但为固养阳气,同样应注意保暖。“若此时不固护阳气,等到了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减衰,届时人体阳气不足,便容易形成怕冷、易感冒、手脚冰冷的体质。”田医师强调,夏天时冷气温度应保持适中,不应只顾一时舒适而开大冷气或过量进食生冷食物。本身有“阳虚”或是“阳虚体质”的人更切勿过份避热趋凉,而应趁机“冬病夏治”,借助艾灸来提升阳气。
苦味入心 宜多吃清热利湿食物 惟西瓜及绿豆要慎吃
饮食方面,所谓“苦入心”,夏天可多吃苦味食物,例如苦瓜、苦菜等,具养心功效。而由于夏天本就炎热,应减少吃辛辣热气的食物,避免火上加油。
要清热利湿,则可多吃以下食物:冬瓜、丝瓜、苦瓜、苦菜、黄花菜、马齿苋、水芹、海带、莲藕、荸荠、黑木耳、胡萝卜、木瓜、马齿苋、蕃茄、西瓜等蔬果;肉类可选择鸭肉、鲫鱼。
此外,药食两用食材,例如绿豆、红豆、土茯苓、淮山、芡实、茯苓、莲子、薏苡仁等,消除水肿的效果甚佳。而不少人都爱以西瓜或绿豆消暑,田医师则提醒,两者性味较寒,不宜空腹进食,以免伤及脾胃,反而有损阳气。而马齿苋有滑胎副作用,孕妇忌用。
中医推荐两款消暑汤水 减低食欲不振
医师推介“菊麦山楂茶”及“粉葛玉米芯排骨汤”两款老少皆宜的茶汤,有助纾缓小满时节以及夏天所出现的口渴烦闷、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菊麦山楂茶
功效:清热养阴、醒脾开胃
材料:菊花5g、麦冬10g、炒麦芽20g、炒山楂5g、水和冰糖适量
做法:
1. 将菊花、麦冬、炒麦芽、炒山楂洗净备用;
2. 将以上处理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小火煮20分钟;
3. 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粉葛粟米芯排骨汤
功效:清热祛湿、生津止渴
材料:粉葛1个、粟米芯4条、排骨150g、淮山10g、茯苓10g、白术10g、白扁豆10g、薏米10g、陈皮1片、无花果3粒、生姜3片、水和盐适量
做法:
1. 将粉葛去皮洗净,并切块;
2. 将淮山、茯苓、白术、白扁豆、薏米、陈皮、无花果清洗干净,浸泡备用;
3. 将排骨洗净并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生姜及米酒,大火煮滚后,捞除浮沫并捞出;
4. 将已焯水的排骨,以及粉葛、粟米芯、淮山、茯苓、白术、白扁豆、薏米、陈皮、无花果和清水一起放到锅里,大火煮30分钟,转小火一个半小时,最后放盐调味后即可食用。
田伊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师。(照片由医师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