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刺激”助建立成长基础 基层幼儿不输起跑线
从医学角度,0至5岁是脑部发展最急速的时期,亦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时机。根据教育局于2017年编定的《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若能于此阶段为幼儿提供生活化、重视感官探索和富趣味的学习经历,让他们以第一身掌握生活经验和知识,将有利于他们发展成为一个愉快、有健康体魄、持守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喜爱探索求知、善于沟通、乐于与别人交往、富创造力和想像力的人,这些“优质刺激”正正就是幼儿发展的一大关键。然而,基层家庭一般资源较少,欠缺教养及学习机会的环境有机会令幼儿发展不全面,局限于智力、语言和学业上的发展,忽略社交、情绪等需要。幼儿将来的能力发展如何,早期教育环境占很重要的一环。
摄影:黄舒慧
家长需要因应幼儿不同阶段成长所需及步伐去为他们提供优质刺激,即日常生活经验、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多元感官刺激、语言输入等,帮助他们发展情绪、学习与社交能力。家庭教育于幼儿成长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一般基层家庭的家长需要长时间工作,教养观念与亲子沟通技巧一般较薄弱,加上居住环境较差,欠缺社区支援,大大局限了幼儿成长,长远更会影响幼儿的个人发展与未来规划,较大机会衍生跨代贫穷的问题。
以鼓励代替责骂改善亲子关系 培养幼儿抗逆力
父母除了需要回应幼儿的生理基本需要,亦不能忽视他们幼儿时的生活经验,否则有机会对他们将来的各项能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芷卉一家居住于深水埗,她的父母对于教育女儿的方式仍停留于较传统、权威的模式。芷卉爸爸坦言,妈妈以往较容易因情绪暴躁而脱口而出,说了些具伤害性的说话,而自己以往亦较严厉,只重视芷卉的学习品德,忽略了她的情绪,令彼此关系逐渐变差。后来透过“赛马会童亮计划”中的家长亲子课程,两人学懂了以鼓励代替责骂的沟通技巧,成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很平常的事情,若父母能从小培养他们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则有助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芷卉曾为学校的朗诵活动日夜练习,然而于台上却紧张得忘记动作,事后表现得非常失望。芷卉爸爸耐心细说:“这次的活动只是一个过程,你还有许多机会去努力进步,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一点。”他知道正面的鼓励能稳定女儿情绪,帮助她重拾信心。当芷卉父母一改命令式的态度,转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芷卉思考,并与她合作制定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后,只有5岁的芷卉慢慢学懂时间管理,每天自觉学习。虽然只有小小年纪,芷卉也能察觉父母的转变。一日她向妈妈说:“妈妈你不发脾气的样子很可爱。”这话叫妈妈每次想起也会心头一暖。当父母出现矛盾时,她亦会从中调和,让他们彼此拥抱,疗愈了全家人的生活与心灵。芷卉于参与计划后明显变得更大胆自信,与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社交能力得到改善。而她的父母亦因从计划中认识了不同学校的家长,更于社交平台上建立家长群组,交流育儿资讯。最近他们便于群组间讨论子女学习的进度,分享教学心得。
“赛马会童亮馆(童亮馆)”提供优质刺激 为基层幼儿成长打好基础
自小缺乏家庭温暖的张颕康深明父母对子女成长具关键性的影响,而正修读儿童与家庭教育文学硕士课程的麦雅致对优质刺激亦有一定认识。两人重视与一对子女小豆与小花生的亲子时间,曾到访充满优质刺激的童亮馆,与芷卉一家交流育儿心得。童亮馆设有动感体能区,有效训练幼儿大肌肉及身体协调能力及感官刺激;多感官阅读区内里的书籍及互动游戏均经过计划的专家团队精心挑选,更有不同的活动及工作坊教导家长如何透过亲子共读帮助幼儿的语言发展,有效促进幼儿掌握词汇、沟通及阅读的能力;STEAM区透过创科思维活动启发幼儿思考,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童亮馆为“赛马会童亮计划”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目的为基层幼儿提供社区空间,成为家庭及学校的延伸学习平台。香港赛马会策划及捐助2亿 2千5百万港元,并与香港大学、香港小童群益会及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联合策动,于2017年开始推行为期五年的“赛马会童亮计划”。透过医护、社福及教育跨界别专业合作,从不同层面提供优质刺激以支援基层小朋友的成长发展需要。计划支援幼儿的家庭与学校,例如幼儿全方位家长课程、到校指导专业发展课程、到校为幼儿作身体检查等。香港赛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表示,不少幼儿于幼稚园幼儿班的儿童发展评分成绩未如理想,参与计划后已经达到正常水平,成绩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