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族裔与信仰问题不仅是中国内政 治疆策略需增透明度?
尽管中国坚持以“拒绝干涉内政”回应欧美等国的施压,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新疆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内政,新疆维吾尔族裔、新疆伊斯兰教信仰等这些跨国界问题使得中国必须要面对这种外部特性现实。而过去一些年,正是因为无视或者说是躲避这样的思维,使得中国在新疆话题上与外部舆论割裂,并促成拜登(Joe Biden)联动美国盟友向中国发起挑战的首个议题。
如果要对新疆议题有个既有议程之外的认知,必须以逆向思维回到中共治疆思路上去。事实上无论是中共还是建政之前乃至更远的封建时代,治疆都是中国统治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这里同时并存“异族、异教”,有不可回避的民族矛盾、文化冲突甚至分裂意识。尤其是在前些年,经济发展落后的新疆屡屡爆发暴力恐怖主义行动,在宗教极端化的支配下恐怖主义思维蔓延。
对于中共来说,当然稳定压倒一切,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其认为只有稳定的环境才能发展,而新疆只有发展起来,才能从源头上打击恐怖主义的蔓延。为此,从王乐泉铁腕治疆到张春贤柔性治疆再到如今的陈全国,可以说,中国任用这些“新疆王”进行治疆策的探索背后都是围绕着稳定,或者说防恐展开的。
虽然反恐是一个国际性话题,无论是欧洲面临的恐怖主义危机还是美国9·11后的反恐政策都验证了恐怖主义的严峻挑战,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新疆的暴恐又有所不同。首先,这些暴恐活动都事发在中国境内,通过改善环境是主要手段,以期扭转他们的极端思想,培训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同时推进宗教世俗化,让他们有事可做,让新疆经济发展起来。
在此期间,中国实际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新疆扶贫、包括扶持新疆的棉花、旅游等产业发展,以及对受极端思想影响且尚不构成犯罪的人员、参与活动但并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自愿接受培训的、刑满释放前经评估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新疆穆斯林进行教育培训,这个地方也就是西方媒体报道的“再教育营”,以及中方所称的“教育转化培训中心”。根据中国官员的说法,对这些学员的培训内容为“三学一去”(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和去极端化),以便他们重归正常社会生活。
为了能维持这种“稳定”,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付,而获得就是连续4年没有再发生过一起暴力恐怖事件。但是显然,现在新疆问题在国际舆论中另有焦点,西方政客、媒体不谈新疆的恐怖环境,而是谴责中国的新疆政策侵犯人权。
从“集中营”这种骇人的形容到强迫维吾尔族妇女绝育、对她们性侵再到强迫新疆穆斯林吃猪肉,以及此前的对维吾尔族人强迫劳动等等,在过去的2、3年新疆议题的主动权从来都是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其间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在对新疆治理上中国的确缺乏透明性,且对外沟通意识不强。
无论是中共的治疆思路还是过去一些年发生在新疆的暴恐行动,中国的政策阐述都缺乏足够透明度。新疆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其实是能够与国际问题接轨的,但是无论是地方还是高层,素来不喜将负面事件摊开,说是稳定社会情绪,其实也算是不自信的表现之一。
固然,中国反恐、稳边的治理经验与治理方式无需向外界报备,但是当其演化为一种发展阻力与中国话题被定义之时,中国不可能听之任之。最重要的就是透明与加强与外部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