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国足别再执迷于洋教头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陈文坪

去年,为备战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赛事,中国足协2月24宣布,聘任克罗地亚教练70岁的伊万科维奇(Branko Ivanković)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国足)主教练。

今年6月14日媒体报道,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伊万科维奇已离开中国。事因国足未能打进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4阶段附加赛而被提前解约,伊万只能黯然下台走人。

在世界杯亚洲区预赛18强赛,国足3胜7负排名小组第5位,未能晋级附加赛。在过去的16个月里,伊万科维奇带国足打了14场正式比赛,战绩为4胜2平8负,胜率仅为28.57%。可见,成绩并不理想。

回顾过去,中国在2016年11月第二次重金聘请“世界足坛第一名帅”意大利洋教头纳比(Marcello Lippi)出任国足主教练。这是他重披战袍,二次执掌国足帅印。

然而,三年后的2019年,纳比并没有让中国男足脚下功夫大幅度长进。当年11月14日,国足在与此时国土还处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于阿联酋迪拜的马克图姆体育场为2022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预赛阶段(四十强赛)A组的一场关键战役中,以1比2负于小组对手叙利亚,不但有失国足颜面,也让球迷大失所望,也怒火中烧。

纳比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黯然神伤,难以为继,随即宣布辞职主教练并承担输球责任。这也是纳比二度执掌国足无功而返。

2018年10月,国足在苏州与印度国家队进行一场友谊赛。双方都没有进球,最终打成平手。当时国足排名世界第76位,亚洲第7位;而印度排名世界第97位,亚洲第15位。论实力,中国国足比印度来得强,正是如此,没能取得胜利,也引起球迷的不满。

当时网上就流传一则笑话,说有13多亿人口的中国,找不到11个人来踢足球。看似笑话,却也是“点中要害”。

过去九年里(2016至2025),国足聘有五位(任)主教练,他们是纳比、李铁、李霄鹏、扬科维奇(Aleksandar Jankovic)、伊万科维奇。洋教练占了六成。不过,无论是本土教练抑或洋教头,都未能扭转国足的自信心与展现脚下实力。要想踢出亚洲,冲向世界,看来在短时期里是不易达到的。即便从下一届(第23届)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提高正赛参赛队伍的数量从32支球队增加至48支,国足还是无缘取得入场券。

长期以来,中国国足没有强壮的结构基础,不像欧洲球队,有经验的教练就能胜任,就能带好球队踢出水平。在中国,即便有洋教头这样一流的教练,事实说明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带出一支可挑战世界强旅的球队。更何况球迷也非常心切,一旦输球,就“上纲上线”,情绪高涨。

洋教练虽握有“兵权”,但在中国文化里,完全采用西方式的管理,却是行不通的。这从过去国足聘用多位洋教练执教可以看出。管理上的相互“较劲”,有的洋教练只好半途走人,这就是“水土不服”。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聘用洋教练执掌国足,技艺都没大幅度提升。

国足不是高薪聘请洋教练就可以解决的。说白了,它是犹如一座建筑物结构的事。基础结构不稳固,再好的建筑设计师,也无法为业主改造成高楼。国足也有相似之处。过去40年来,国足聘用了至少两位数的洋教练,成绩有值得足球迷留恋吗?

一支好的足球队必须先打好扎实基础,一步一步来,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唯有认识自身的不足,认识足球运动非金钱可以创造出好的结果。回归现实,体育运动需要持之以恒,从自身做起,从基本面做好,从基础开始铸造,假以时日,才能与实力强大的世界级球队分庭抗礼。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