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发现 设计师:创作亦要讲道德

撰文: 雷安琪
出版:更新:

旅行,是件个人事。一百个人,便有一百种旅行的方式,一百种看世界的视角。当满脑新奇鬼主意的设计师游走在异国街角,会有什么特别的观察?世界另一端的风景,又会为他们带来哪些创作养分?【Designer's Travelogue】一栏,带你钻进设计师的揹包,一窥他们的私密游记。

怎会想到西藏的第一站,竟是到当地医院“吊点滴”。
经幡挂起后形成了一个小空间。(受访者提供)

过去曾在荷兰留学的Michael Leung,一有时间,便会入手平机票到处旅行,在欧洲各地留下不少足迹。创立Miro后,工作日渐繁重,鲜有时间出游,心里却总是想要看些不一样的风景。当家人提到要去西藏旅行,即使当时人正在伦敦参展,坐完长途机返港便要随即起行,如此舟车劳顿,亦在所不惜,只为了能一睹这个心目中一直向往的国度。

西藏位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公尺以上,为了适应此高原环境,Michael与家人先飞往陕西,再乘坐铁路入藏,虽然早已天天进食红景天,奈何伦敦之行太赶忙,精神不足,火车到达三千呎高地后,他已出现头痛、头晕、不清醒等反应。

怎会想到西藏的第一站,竟是到当地医院“吊点滴”。

西藏的自然景色极具灵性,叫Michael神往。(受访者提供)
“西藏人没有‘我’的概念,他们觉得自己是自然、宗教的一部份,不会只顾个人欲念,有取有施。”
Michael Leung@Miro

虽然行程受了阻,但踏出医院后见到西藏无尽的天空、极具灵性的自然美景,身体的不适随即忘却。对Michael来说,旅行的意义并不是日赶夜赶,到最多的景点影相放上Facebook。“我喜欢在街上乱逛,慢慢感受一个地方,留意当地人的生活细节。”西藏的风景、浓烈的宗教味道不住叫Michael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西藏人没有‘我’的概念,他们觉得自己是自然、宗教的一部份,不会只顾个人欲念,有取有施。”

处于西藏时,Michael鲜有为自己拍照,拍得最多的反而是寻常百姓、甚至当地小猫的生活。(受访者提供)

除了壮丽的风景,当地人简朴的生活更叫其钟情,他特别好奇西藏人的生活用品,随时能在杂货店中逛上数小时,不舍得离开。“当地的杂货店非常特别,除了人的日用品,还有用在牛、羊的各式工具,什么都有得买!”偶尔看到当地婆婆在家门前正在用自制的木器捆羊毛制线,喜欢得不得了,即使言语不通,亦非要站在街上细问,望购得手上工具,只因作为设计师、创作者,他特别爱惜这些从生活需要出发的设计。

真正好的设计,要经得起时间,可以一代传一代。
Michael Leung@Miro
Michael对西藏食物的形态特别觉得新奇,如图中的小苹果。(受访者提供)

“西藏人使用的日常工具多数是自制的,因为市集离家远,自制比购买更快、更方便;于是这里的生活、人用的工具都保持著原始的状态,最基本,但最好用。”从事设计多年,这次游历叫Michael回想起设计的根本——商业挂帅的香港,设计常常沦为非理性消费的帮凶,像是为迎合潮流、节日而制。“每年都有新设计的杯子推出,但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杯?那些只为潮流、look cool的创作,不流行便被丢弃,又是为了什么?”西藏的体会,令Michael更加坚定要做对得住自然、对得住自己的设计,“创作亦要讲道德,不要over design,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影响。真正好的设计,要经得起时间,可以一代传一代。”

Michael 西藏之行收获

沿途,他买下了所见的平民生活工具,特别爱惜这些从生活需要出发的设计。(李孙彤摄)
印制经文的木板(李孙彤摄)
擦擦(李孙彤摄)
卷羊毛工贝(李孙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