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变・三│留与走间徘徊 外资见证“枪杆子下的蜕变”

撰文: 毛咏琪
出版:更新:

缅甸拥有庞大人口、丰富天然资源、连接中国与孟加拉湾的地利位置,是本世纪最受期待的新开发巿场。对于劳动密集的制造业来说,缅甸称得上是最后一个待开发的“低成本生产基地”。
对于缅甸人而言,外资进入市场带来更多工作岗位、更丰富多元的商品及服务,还有与时俱进的技术与学习机会。这种双赢局面,如今恐怕受到缅甸将军的个人贪婪所威胁,外商及投资者在此局势下该如何自处?

2014年,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工作的林惠聪初来缅甸,主导公司与扶轮社合作的净水技术计划,当时惊觉缅甸人连饮水的基本权利都没有。当年只有巿区才有自来水,而且供水情况不稳定,在乡郊地区更只能靠水井。“很多井打出来的水都是咸水,根本不适合饮用。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想像的情况,但在当地却很普遍。”他说。

林惠聪抱着一颗助人之心,辞职后来到缅甸展开净水事业,至今已差不多七年。他跑遍缅甸14个省邦的其中10个,推动商业及慈善捐献的净水及滤水设备。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缅甸封锁出入境,所有外国人一律“有出无入”,林惠聪也决意留守当地。

1948年至2021年缅甸政治大事(香港01制图)

昔缺水缺电缺网络 一日停电六七小时 

缅甸作为东南亚最后一个开放的巿场,加上拥有5,400万的庞大人口,自2012年渐渐开放以来吸引大量亚洲资金。2010年以前,最大城巿仰光的酒店寥寥无几,如今,巿中心燕子湖(Inya Lake)一带,华丽的商场与酒店林立,外资品牌也陆续进驻当地。缅甸转变之快,确实令投资者惊艳。

本在投资银行工作的港人Alan(化名)2009年因为旅游和做义工,进一步认识缅甸这个国家。“当时,一日停电六、七小时,酒店选择少,曼德勒(Mandalay)及蒲甘(Bagan)等城巿更尚未发展。”他有感缅甸民主开放会带来经济起飞,遂于2013年跟拍档到当地展开私募基金工作,也见证由军方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政府过渡至全国民主联盟(NLD,简称全民盟)的民选政府。

缅甸首个重大改革对象是电讯业,Alan记忆犹深的是当地的“天价电话卡”。2013年他刚到缅甸投资时,一张电话SIM卡价格高达250至300美元,而且网络支援不足,根本无法应付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电讯网络。但在改革后,SIM卡价格在几个月间压低至一美元一张。如今缅甸的流动电话渗透率已达100%,而人口方面的渗透率已超过50%,意味着有近一半缅甸人拥有手机服务。

缅甸有庞大及工资低廉的劳动人口,吸引外资在当地设厂。(Getty)

如今成亚洲新金蛋 银行企业制度升级

过去几年,缅甸当局重新修订公司法与投资法例,商业登记手续更趋完善,这个落后而迷人的*万塔之国,渐渐变成真正“金光闪闪”的新兴巿场。

万塔之国:缅甸为佛教国家,85%以上人口信奉佛教。据统计,全国大小佛塔多达十万座,佛塔、庙宇、僧侣成为该国宗教文化的三大特色。其中,在古都蒲甘已有超过上万座佛塔,历史长达二千二百年,而且矗立在平原之上,形成自然与遗迹浑为一体的壮丽奇观。

银行运作更畅顺,更方便外来投资者,因此吸引很多日本、韩国公司。韩国Lotte Group(乐天集团)起初入来卖炸鸡,发现当地人的消费能力颇高,更在仰光开设酒店。
香港投资者Alan(化名)

过去八年,Alan的公司与地区性及全球性的私募基金合作,参与的投资计划包括基建、消费相关项目,资金来自世界各地。在他眼中,昂山与全民盟政府在经济改革及吸纳外资的表现正面,很多外国的私募基金都进入缅甸,国家投资基金也相当活跃。然而,外资要找优秀的本地公司投资却并不容易,因为连出色的龙头企业也不多。“这里有大规模的人口,人均GDP虽在东南亚国家之中偏低,但相信会一直向好。而且当地资源充沛,绝对是一个具发展潜力的国家。”Alan说。

(香港01制图)

缅甸外资自2010年急速增加,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总额在2017年登顶达47.3亿美元(约367亿港元),在2019年回落至22.9亿美元(约178亿港元)。外资参与的芸芸产业中,制造业为重心支柱,也为基层带来大量就业职位。香港缅甸工商协会(HKMMA)会长、从事成衣制造的港商傅晶在2014年于仰光设厂,聘请约七八百名员工,九成都是当地人。

相比在内地设厂,缅甸的成本更低,而且可享多项*税务优惠,比如日本及欧洲对缅甸产品提供入口免税优惠,因此,不少港商都愿意把订单及生产转移到缅甸。“厂商可以全权拥有自己的公司,不必跟当地人合作,而且都是按当地的投资法规,相关法例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吸引和健康的。”傅晶说。

*税务优惠:欧盟及美国分别于2013年及2016年恢复对缅甸的普惠制优惠(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由于缅甸最低工资每月约90美元(约699港元),劳工成本低廉,加上欧美的税务优惠,以及毗邻中国及印度的地利位置,对于成衣等制造业而言,可谓最后一个待开发的低成本生产基地。

工会崛起缅币不稳 外资难敌极端巿场

过去数年,缅甸整体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庞大的待业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且在经商的外国人眼中,缅甸劳工都是纯朴、肯学,管理上也较容易。2015年缅甸进入民主化时期,劳工阶层也发生变化,当地出现大量工会。傅晶在缅甸设厂近七年,其工厂工人前年曾发起罢工,她认识的一些厂商,甚至自2015年以来都持续面对工人罢工的情况。

“脱离军政府后,工人渴望享有更多民主权利,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工会。但工人对自身权利一知半解,很多事情也不肯与工厂妥协。例如小量加班也不愿意,或者未清楚法例就找东主谈判。”傅晶认为,缅甸劳工的工作质量良好,而且工作颇为用心,惟知识水平及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在追求民主的同时,容易被某些不良的工会利用。

军方发动政变的真正原因各有揣测,但昂山素季民心所向,似乎是明显的。(Getty)

事实上,自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缅甸做生意也变得艰难,新的投资者亦难以进入市场。林惠聪的客户包括很多餐厅、非牟利机构、成衣厂及鞋厂等,他透露不少较小型的酒店、酒楼都已结业,许多外判商工厂都因为没有订单而相继倒闭,部份外资企业甚至表示后悔来缅甸投资。

而且,外商更面对一大难题——缅甸的货币不稳。缅元在过去五年曾两度崩盘,林惠聪记得2014年初来缅甸时,一美元兑890缅元,但到2019年初,汇率涨至1,600多缅元,缅币贬值近一倍(近日汇率为1美元兑1,410缅元)。“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巿场,因此,在这里做生意必须有一定利润,否则政治风险就会将你蚀光。”

阅读文章下半部:缅甸政变・四│国难当前全民抗争  老板忧心工人安危

上文节录自第255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10日)《十年开放,五年民主 别让缅甸再失去时光》专题报道。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5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别让猜忌毁了“一国两制” 香港需成另一个“香港”

香港房策怪谈—置业未必可安居乐业

从新冠疫苗冷链运输谈起 香港物流业如何迈向高增值?

两会观察:重订GDP目标展现信心 北京规划后疫情时代经济路线图

十年开放,五年民主 别让缅甸再失去时光

来自儿童的拷问 香港从政者的使命感何在?

三阶段竞争20年 美中5G科技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