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鎅5岁童颈】警方仍扣查涉案少年 疑犯:我知道做错事

撰文: 鲁嘉裕
出版:更新:

天水围轻铁天秀站发生的5岁童被鎅颈案,警方今日拘捕的一名16岁涉案少年,至深夜仍被扣查。消息指出,被捕者为一名中三学生,亦为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Mentally incapacitated person, 简称MIP),有人承认自己做错事。然而警方过去曾发生错控智障人士误杀事件,其后特别成立针对MIP案件的对应指引及工作小组,加强警员接触MIP时的专业敏感度。

警方今日于案发现场附近派问卷调查,其后于天水围拘捕疑犯。(邵沛琳摄)

据了解,被捕少年身材肥胖,因幼年时发高烧而脑部受损;他被捕后表示知道自已做错事,警方处事慎重,立即安排其家长、专业人士及社工等协助少年进行录影口供,至深夜仍协助警方调查。去年4月13日沙田美林邨一名73岁遛狗翁被人殴毙,警方于近大半月后高调拘捕一名30岁智障男子,并于两日后控告男子误杀罪,然而男子家属称当时男子应身处院舍,不可能杀人,警方终翻查院舍闭路电视证实男子为清白,低调撤销控罪。案件当时惹起极大争议,智障男事主说话有困难,然而作供时曾表示自己涉案;但警方在未取得院舍闭路电视的情况下提控,在获得新证据后才匆忙撤销起诉,令警方于处理有关MIP案件上的指引和程序备受质疑。

新制定措施包括“守护咭计划”,纪录MIP医疗、沟通需要及紧急联络人等资料。(警务处网页图片)

去年5月特设工作小组 培训警员专业敏感度

事件令警方随即增强针对MIP的工作指引及程序,警方于去年5月成立“关注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工作小组”,针对MIP的需要制订警方的工作程序,推出新措施包括“守护咭计划”、“行为指标”及“合适成人通知书”,并为所有常规警员、辅警及文职人员举办针对MIP需要的专题培训,加强他们接触MIP时的专业敏感度。

“守护咭”为自愿性质计划,咭上纪录MIP的医疗、沟通需要及紧急联络人等资料,让MIP随身携带该咭,以于紧急情况如迷路、意外受伤或成为罪案受害人时尽快获得协助,而如MIP牵涉警方调查时,警方可知悉他们的医疗及沟通需要,并通知其亲友提供协助;而“行为指标”列出MIP的常见特征包括个人状况、行为及对话特征,让前线人员尽早识别MIP及与他们沟通的建议;“合适成人通知书”则安排MIP信任或有照顾MIP经验的合适成人,照顾MIP的需要及缓解其情绪,观察警方的调查及协助双方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