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医生|医委会主席撑免试可探讨 公院医生反对:摧毁考试制度
政府计划修例免试引入海外医生,并将会展开公众咨询,食卫局今日先(10日)邀请十多个医学团体会面。负责医生注册及规管事宜的医务委员会主席刘允怡,亦有份参与会议,他于会议后称免试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做法,认为可商讨如何确保医生质素,“考试系好,定连续评核系好,都有好多争议。”
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就称,大部分与会医生都不太同意修例免试引入海外医生,指政府的方案摧毁原有的考试制度,希望市民认清,“将责任、借口放在公立医院,但实际解决不到医生不足问题。”
医委会主席刘允怡在会后会见传媒表示,豁免海外医生试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做法,但同时需确保医生质素,至于如何确保,他认为可以再商讨,“一个考试系好,定连续评核系好,都好多争议性。”
刘允怡:需收集非业界意见 认政府提修例前无咨询医委会
他认为政府改革方向最重要是保持水准,“无得Compromise(妥协)讲价,要有质素先做医生。”惟实际做法可以再讨论,又认为政府除了咨询医学界意见,亦应尽量收集非业界看法。
至于政府的方案是否变相矮化医委会审批医生资格的职能,他称医委会只是一个执行机构,需由法例赋予医委会权力,“我唔想讲有无违背《基本法》𠮶啲嘢啦,𠮶啲应该系政府角度去睇。”至于政府修例是否绕过医务委员会,刘允怡仅透露政府提出建议前无咨询医委会,并认为改革事情不简单,吸引医生回流只是其中一步,仍要做好基层医疗等环节。他补充,政府期望咨询多个团体后才决定修例方案,吸引海外香港医科子弟回港。
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亦有出席会议,她称当局在会议上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免试方案详情,包括如何选出100间豁免考试的认可院校、评审认可名单的委员会如何组成等。
她透露,与会的大部份医生均表达不太同意修例让海外医生免试执业,“睇唔到新方案内容,可以媲美考试内提供到嘅全面评核。”她直斥一旦免试同摧毁原有考试制度,“将责任、借口放在公立医院,但实际解决唔到医生不足问题。”
她亦引述食卫局官员指,修例是“提供额外制度”,她反驳指政府做法或令一些人避过考试。
不过,马仲仪也坦承,现时医学界即使反对方案,也难以有所行动,“整个业界都被白色恐惧笼罩,之前罢工的同事可能会扣粮或秋后算帐,未来也不知是否需宣誓,坦白说,我没有信心动员同事去做任何工业行动”。
医护诚信同行主席、私人执业外科医生林哲玄称,假如本地医生不能填补空缺,认同可邀请香港人才子弟回来,又说今次政府方案是想吸引这群人才:“唔好理系咪免试,用任何方法去增加到医生回港,都系好方法,问题系点吸引到人才回来。”
他认为公立医院轮候时间长,增加医护人手、硬件都是刻不容缓,如果当局仍评估不够医生,应容许海外医生回港,惟前提是扣除本地医科毕业生后,仍有空缺和专科培训名额。
林哲玄认为,海外医生在本港经过6年培训才获得专科资格,跟本地医科毕业生经历相同的训练,海外医生获专科资格后要再做5年才获正式注册,质素理应获认同,情况跟两年前豁免海外专科医生实习不同,因为新建议要求海外医生通过香港的专科培训。
不过,政府的方案仍准许持专科医生资格的海外医生,投身本港卫生署担任行政工作5年便等同获得正式注册可到私人市场执业,令人质疑是否有足够临床经验,林哲玄质疑现实中情况罕见,“佢做咗5年卫生署,或者公立医院病理学医生,出嚟睇伤风咳机会大唔大?”他又指当有关海外医生在港执业后出现医疗事故,医务委员会同样有权追究。
林哲玄指,今天有十多个医学团体参与会面,包括医委会、医学会、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前线医生联盟、医护诚信同行、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等。食卫局官员在开场白发言及回应提问时间占半小时左右,其他都由各医生组织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