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馆设展解密争议名画悬案 建台湾首个线上艺术史资料库
油画作品是如何、为何被制造出来?又如何流传下来变成现在的状态?在艺术史上有多个名画悬案,可能涉及画中有画,又或涉及后人加工修补。随著近年科技进步,透过科技检测技术再结合专家的侦查,让多个艺术史具争议名画背后的秘闻渐渐为人所了解。近日台湾奇美博物馆便推出全新线上常设展览“窥物志”,结合科学检测及艺术史,让大家一窥争议名画背后秘密。
奇美博物馆推出全新网上常设展“窥物志:那些藏品没说出口的事”,精选具有议题价值的画作研究案例,从无损检测光学技术和油质材质两过角度,向大家剖析如何以科学检测了解画作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展览更以十九世纪法国画家Louis Emile Adan 的《暮秋》、十七世纪画家 Jan Brueghel the Younger 的《风车前的旅人》等数幅名画为案例,从“画中有画”、“如何分辨画家自己创作和修改过程”、“再现消失或变质的元素”、“画作为怎么有许多版本”等议题,让大家了解最近的艺术研究历程和成果,该常设展亦会成为台湾第一个以画作检测结合艺术史研究的线上知识型资料库。
【延伸阅读:Barbara Hepworth|几何形状不再冰冷 抽象雕塑表现自然之优美】
据《台湾英文新闻》,馆方为了深入了解藏品,自2011年起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合作,针对画作的作者、风格、图像等实行计划研究,并陆续引进各类先进的检测仪器,透过艺术史的探究与科学检测相互搭配,进一步获得更多作品资讯,除了借此评估出最适切的文物保存修复方式,同时亦能将成果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
近年的光学检测技术日趋进步,已先后有多幅具争议名画,在这些技术帮助下得到更多解读。例如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名作《蒙罗丽莎》,2020年科学家 Pascal Cotte 利用自己发明的新型多光谱相机,透过高灵敏度技术放大细节,结合红外线摄影和红外线反射成像技术,发现《蒙罗丽莎》额头和手上的打孔痕迹,显示出一幅前所未见的草稿,这发现表明达文西在绘制这幅著名画之前就已经对画布进行了初步素描。
【延伸阅读:展览网站】
【延伸阅读:但丁逝世700周年 乌菲齐美术馆全套《神曲》画作免费线上展】
【延伸阅读:私影纪实|安达祐实写真桑岛智辉 抵抗婚姻未知未来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