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隋代汉白玉石棺床墓 祆教佛教雕刻见证丝绸之路历史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一处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布局严谨的隋代汉白玉石棺床墓,石棺床雕刻有具浓厚的祆教和早期佛教风格的图案,对研究民族及宗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隋代汉白玉石棺床墓及随葬品(点图放大):

+8

墓志显示,该墓是隋开皇10年(公元590年)曲庆夫妻合葬墓,墓葬的形制为砖室石棺床墓。墓主人曲庆为陇西北平人,在此前史书并无记载。

据考古人员介绍,石棺床各部分均雕刻有图案,包括瑞兽、神像、圣火坛等,所刻图案纹饰多有贴金和彩绘,各种图案具有浓厚的祆教风格和早期佛教风格。围屏图案刻有墓主日常生活场景和宗教典故;正面两处壶门内各刻有一瑞兽,壶门两侧刻有手持乐器人物;石棺床两端各雕刻有一神王。

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根据资料,北魏时(386年-534年)祆教传入中国,北魏的灵太后曾率领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

专家:再次证明安阳地区为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表示,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安阳地区是公元3世纪至6世纪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以曲庆墓为代表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大量重要遗址和文物的发现,再次证明了邺城、安阳地区是丝绸之路在东方的重要起点之一。

孔德铭又称,以墓主人曲庆为代表的曲氏家族深受欧洲、西亚、中亚等文化影响,“墓内石棺床及数十幅佛教、祆教色彩深厚的浮雕图案的发现,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这是隋代汉白玉石棺床墓内出土的石俑。(新华社)

曲庆墓早期曾遭盗掘,但墓葬残留随葬品仍然较为丰富,出土日用瓷器、素烧瓷模型、素烧瓷俑、素烧瓷镇墓兽、石俑等各类文物共计120余件。这些文物做工考究、造型精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墓内还出土了数量大、种类多、制作精美的相州窑白瓷器。孔德铭表示,这展示了隋代安阳相州窑高超的瓷器烧制水平,填补了相州窑瓷器研究的空白,为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