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花名逐个捉 柳记、白鲊、鸡仔饼是谁?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惩教署新一轮招聘即将开始,并将于11月29日举行简介会,公布新一轮招聘惩教主任和二级惩教助理详情。现在一般都以其职位称呼惩教署职员,但以前的惩教署狱警俗称为“柳记”,当中原来有段故。

惩教署人员使用便携式安检内窥摄录仪,适用于搜查隙缝。(政府新闻处)

“次文化堂”社长、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硕士彭志铭接受《香港01》访问时,解释多个跟纪律部队相关的匿称。

惩教员点解叫柳记、扭记?

惩教员有“柳记”和“扭记”两个别号。彭志铭引述惩教署人员说法,指惩教员有“扭记”之称,因为惩教员负责用钥匙开监狱的铁闸门,“扭记”的名称就取自扭动钥匙的动作。彭志铭又指坊间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惩教员将钥匙挂在腰间,走路时钥匙左右摆动,钥匙的动态就像是杨柳摇曳,因此亦有“柳记”之称。

其实粤语俗称多不胜数,而相对其他公职人员,针对执法人员的称号尤其多,彭志铭指是因为市民最常接触的就是执法人员,特别是警察,除了统称,连各个职位的警察都有不同称号。

不同年代的警察制服。(政府新闻处)

警察点解叫“差人” 军装警叫“黑脚”

警察统称“差人”,彭志铭解释是源自古代的衙门差役,简称“衙差”。“衙差”负责执行地方行政及司法,后来将其“差”字引申到有类似职能的警察。而军装警察就有“黑脚”之称,因为以前军装警察穿短裤,露出黑色短靴,市民就开始以“黑脚”来借指军装警察。

以往以“黑脚”借指军装警察,80年代时警队曾邀请Michael Jackson在尖沙咀警署跑步。(香港警察Facebook截图)

坊间亦将不同职级的警察细分,以其制服上的徽章来区别不同职级的警察,以“柴”、“花”和“鸡仔饼”借代各警察职位。彭志铭举例“三柴”形象化警察肩膀上的条形徽章,指的是警长;“两粒花”则形象化菱形徽章,指的是督察,而警署警长衣袖上有一颗圆形的徽章,形状像“鸡仔饼”,因此警署警长又称“鸡仔饼”。

坊间以警察制服上的徽章借代不同职级的警察。(香港警务处网站截图)

交通警又叫“白鲊 ”

对于负责交通执法的人员亦另有别称。彭志铭指交通警别号“白鲊”,因为以前的交通警制服有白色的衣袖,而且电单车也是白色,颜色就似白色的水母。但白色的生物那么多,为什么要选择取名俗称“白鲊”的水母呢?彭志铭解释,遇到交通警被“抄牌”就像是被水母伸手“炸了一下”,因此“白鲊”亦有被攻击了一下的含义。

交通警的白衣袖和执勤时使用的白色电单车颜色似俗称“白炸”的水母。(政府新闻处)

咖啡人是谁?

同样有权票控违例泊车的交通督导员则有两个称号:“咖啡人”和“黄脚𫚭”。彭志铭指两个名称其实源自两代交通督导员的制服。现在的交通督导员身穿咖啡色制服,因此有“咖啡人”的别名,而以前的交通督导员穿著啡黄色的短靴,就像尾部是黄色的“黄脚𫚭”,因此故称“黄脚𫚭”。

现在的交通督导员身穿啡色制服,因此有“咖啡仔”或“咖啡妹”的别称。(政府新闻处)

火烛鬼同以往打赏文化有关

而消防员以前就有“火烛鬼”的别号,为什么拯救生命的消防员反而会有略带贬义的“火烛鬼”别名呢?彭志铭指以往如果想公职人员“落力”工作,都要“打赏”。他引述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的一句经典对白,戏中饰演消防员的角色说:“有水放水,无水散水”,印证当时处处需要打赏的文化。

彭志铭表示以前想消防员“落力”工作就要“打赏”,令市民感到不满,因此以略带贬义的“火烛鬼”来称呼消防员。(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