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重出江湖? 淘宝卖$300 卢觉强:爆炸威力劲过NOTE7

撰文: 邓丽婷
出版:更新:

大哥大回魂!一代手机巨人Motorola于1983年发表第一部手提电话,1987年香港引入,俗称“大哥大”、“水壶”。潮流兴复古,逾30年后,在淘宝搜寻“大哥大”,竟找到山寨版,索价仅300元人民币,既是2G手机,亦可作手电筒、外置充电器。成龙都讲:“中国的会爆炸!”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院士卢觉强称,电池容量愈大,爆炸威力愈劲,山寨大哥大的电池容量达到16,800mAh,一旦因短路发生爆炸,威力较三星Note 7大约4倍。收藏逾600部移动电话的手机收藏家谭伟业甚为不屑山寨大哥大,谓:“纯粹觉得得啖笑……借尸还魂而已。”

传统手机设计较智能电话多元 手机收藏家:以前换电话系换咗个样

大埔谷友野生捕获金毛大叔使用土豪金山寨大哥大。(Tai Po 大埔群组图片)

上月23日,“Tai Po 大埔”谷友野生捕获一位金毛大叔,长发及肩的他捧著“一嚿金砖”——土豪金山寨大哥大,手指游走数字按钮之间,需要双手尽出才能驾驭好这部大哥大,与时下单手揿手机的低头族一比,立时霸气侧漏,狂野而不失稳重,“人潮内愈文静愈变得不受理睬”,但这位大叔不动声息已成为全场焦点。在2016年的街头出现这一幕,宣告怀旧风潮的全面逆袭。

山寨大哥大淘宝仅售人民币300元

网民对这俨如时光倒流的一幕难以置信,留言“收音机嚟㗎?星期日跑马?”、“大哥大外型电话套”、“其实是水壸”……走遍深水埗鸭寮街,记者终在一间手机店找到一款类似的复古大哥大,但老板不讳言极少人买,店内的唯一一部已成摆设。但在地大物博的“山寨王国”,高仿产品处处,淘宝网果然有卖大叔手上那部山寨大哥大,而且仅售人民币约三百元,是80年代大哥大开卖时索价港币近三万元的一百分之一。

淘宝有售山寨大哥大,索价300元人民币。(淘宝网截图)

若爆炸 威力大过Note 7四倍

久违逾30年,大哥大重现江湖,外貌神似,却换上2.6吋彩色触控屏幕、双卡双待,功能也不止于打电话,亦包括短讯、拍照、播歌、收音机等功能,更支援QQ、微信等内地通用的通讯软件。简单说,就是大哥大外壳,2G电话内涵。

周星驰在电影《国产凌凌漆》说:“嗱,好似呢个Model F40咁,表面上系一个大哥(大)电话……实际上,佢系一个须刨!”今时今日,山寨大哥大也是一个手电筒,更可作外置充电器。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院士卢觉强指,一旦因电路发生爆炸,山寨大哥大的爆炸威力较Note 7大约4倍。(资料图片)

山寨大哥大的电池容量达到16800mAh,电压为3.7V,而早前屡次发生爆炸的Samsung Galaxy Note 7,电池容量只有3500mAh,电压为3.85V。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院士卢觉强表示,一旦因电路发生爆炸,电池容量愈大,威力愈大,亦即是山寨大哥大的爆炸威力较Note 7大约4倍。至于山寨大哥大声称可作充电宝,卢称,即使大哥大有输出电源功能,仍要视乎其输出的电流,若高过充电的装置,或会引致装置过热,甚至因短路而烧著底板。

山寨大哥大(右一)属于2G手机,更有轻触屏幕。(蔡正邦摄)

收藏家对山寨大哥大嗤之以鼻

收藏逾600部移动电话的“手机达人”谭伟业(Spandau)接过山寨大哥大一看,冷笑一声,说:“对于呢啲,纯粹觉得得啖笑,夹硬攞番旧有嘅大哥大外形,但内涵已经唔同晒,同以前嘅大哥大系两回事,其实系借尸还魂。”但据网民所说,近日多了人使用复古大哥大,他认为这是怀旧心态,惟山寨大哥大仍停留于2G电话功能,未能满足时下用家,不合时宜。

我唔欣赏,只系拎咗个外壳,但灵魂唔一样,完全无可能(与真正大哥大)媲美。
谭伟业认为,山寨版无可能与真正大哥大媲美。(蔡正邦摄)

走入Spandau位于葵兴的办公室,最近书桌的货架下,数百部旧手机几乎放满两个大胶箱,大哥大、折龟、其士步步通、NOKIA蕉仔、须刨王、V仔……全都是这位70后的私人珍藏,大多拆开电池,套上塑胶袋,小心保护。他随手拿起一部大哥大,说起手机的历史。

大哥大费用高昂 易被勾线

1987年,香港引入流动电话服务,推出时正是大哥大造型,由MOTOROLA发明及生产,成为那一代的标志。“即使系唔同牌子嘅出产,都系用这种Form Factor(机型设计),𠵱家睇返系一旧砖,唔知点拎出街!”在那个年代,一部大哥大索价数万元,而且通话月费动辄几千元,所以只有做生意的大哥才用。大哥大采用模拟制式,电话号码跟机,被称为第一代通讯技术(1G)。“但就收得比较差,有时会窒,话音好唔清晰,仲有机会被人勾线,无端端交多咗二千蚊电话费。”直至90年初数码化,手机才开始改用SIM卡。

以前真系做生意嘅人先afford(负担)得起用大哥大,一般人做唔到。
80年代,只有生意人才负担得起买大哥大。(蔡正邦摄)

CT2电话较便宜 成过渡2G代用品

90年代初,第二代通讯技术(2G)冒起,改用数码制式,除了通话功能,亦引入短讯(SMS,Short Message Service)服务。“𠮶时开始用SIM卡,成张提款卡大小嘅SIM卡插入电话……最初仲系黑白屏幕,功能好单调。”然而,2G服务费用高昂,通话100分钟索价500至600元,市面遂衍生过渡电话服务,名为第二代无线电话(Cordless Telephone 2nd Generation,CT2),亦即是家居无线电话改良版。

90年代初,市场出现2G服务,但费用高昂,CT2成为过渡电话服务。(蔡正邦摄)

当时的电讯商包括和记天地线、其士步步通及讯联经纬站,CT2电话售价仅一千多元,约为手机的十分之一,但用家必须站在特定地点,如报纸档、便利店等接收讯号,最初也只可打出,不可打入,主要配合传呼机来用。当2G服务费用逐渐下降后,CT2通用了三至五年便被淘汰。

时代变,手机尺寸亦大幅缩小,由第一部大哥大的高33cm、厚9cm,减至1994年揭盖式Motorola International 8700的高13cm、厚3.4cm;直至1996年,第一部折机StarTAC面世,仅高9.4cm、厚1.9cm。Spandau形容,StarTac非常具纪念价值,亦是革命性设计。

10年时间,设计变得好快,MOTOROLA系一代巨人。
10年间,MOTOROLA出产的手机大为缩细。(蔡正邦摄)

3G服务颠覆市场 苹果掀智能电话年代

90年代尾,手机陆续改为彩色屏幕、可设MIDI铃声,之后加入多媒体功能,包括音乐播放器,例如Sony MZ5便可插记忆卡、听MP3;千禧年代起,手机加入拍照功能,“Sony Ericsson T68i系全世界第一部全彩色电话,但颜色只有256色,好淡、蒙查查,仲出埋(外置)镜头,插入机尾,有摄影功能,像素好低,但已经系将多媒体融入手机嘅先驱”。和记电讯在2004年推出3G服务,颠覆手机市场,奠定视像通话、上网等功能的开端;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掀开智能电话的年代;至2011年,电话模式再走进一大步,4G LTE普及起来,大大改善网络速度及覆盖率。

大哥大、水壶之称何来?

1988年,朱延平、曾志伟导演的台湾喜剧片《报告典狱长》,狱中人物辈分为大哥大大、大大哥、大哥大、大哥哥、哥哥大,情节加上剧中人物不时使用,大哥大一词传颂至今。亦有指,因演员洪金宝首先使用,故有大哥大之称。80年代尾,某些电影、电视桥段借用水壶扮大哥大,而最为人熟悉是狮球唛花生油于1987年以送手提电话水壶卖广告,所以当时的手机亦有“水壶”的俗称。